我们到底怎么应对关系中的期待一(原创)

标签:
育儿、亲子爱期待、关系育儿 |
http://s4/bmiddle/48b4fee5gx6DxVIei2vd3&690
在个人成长中,特别流行一句话:放弃对人的期待,我忘记这是哪位大师说的了。我本人是极不认同这点的。
在我的来访者中,有位女汗子似的人物,对人表面上看,是完全没有期待的,她非常自足,连做爱也打算自己做了,但是她说:“我觉得自己比变形金钢还历害,但是,我的内在总是空空的。”
是啊,如果人和人之间,没有了美好的期待,如果不明白这世界上,总是有这么一个温暖的地方等候着我们,那么,我们要多么的坚硬,仍至泯灭人本身的需要和欲望,才能够象铁石般的活着。
她的童年,母亲告诉她要零期待,并且用事实教育了她。
这里插入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台阶上,爸爸和孩子玩游戏,然后爸爸说你跳下来,我接住你,然后孩子高兴地跳了下来。
啪!摔在地上。
孩子含着眼泪正要问爸爸时,爸爸告诉他:“这样,你就知道不该对别人存在期待了,不随便乱信别人了吧。”
我的来访者的母亲就这样对她的。比如,8岁时,有一次,老师说第二天有公开课,和母亲商量第二天叫醒她,母亲答应了,第二天一样让她睡到迟到,并且一句:“上课是你自己的事情。”从此,她成了班上第一个到的孩子。
再小点的回忆,她记不得了,但是类似的事非常多,一直到六年级,她非常独立了,并且,她不记得她撒过娇,所以,这位来访者非常“优秀”、“能干”、“独立”。她找到我时,经常说背疼得不得了,半夜做恶梦总是在悬崖上攀岩。
这个例子,就是一个基本不期待的人的生活。
http://s3/bmiddle/48b4fee5gx6DxWml9yqb2&690
而另一位来访者则刚好相反,她过于期待,期待到,她觉得:别人就是应该这样。
她有一个经典的问句:难道就不应该这样么?
她和丈夫的关系,充满了失望:难道做为丈夫不应该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么?和妈妈的关系里也满是失望,难道一个妈妈就不应该在我有事的时候来帮一把么?在和爸爸的关系里更是充满了希望:难道我爸就不能象个男人一样,别让我妈那么累么?
这两位来访者,找到我时,都呈现出了“绝望”,前者因为从来不敢期望,后者因为期望过高。
那么,到底怎么办呢?
(如果追溯到童年的双极自体发展,那么,人人都会希望有一个理想化的父母,这是人生最基本的,基于生命原动力良好发展的期待。或者说在双极自体中:全能自体极与理想极想互为阴阳双鱼相生相克,互滋互养的关系。
同时,再理想化的父母,都有不能够的时候,这时候,父母怎么做,做什么,就是这阴阳双鱼的发展与关系呈现。
以上的两个例子,恰恰说明了这个过程,那位超独立型的女性里,期待被断绝了,这时候理想极等于没有力量再滋养和克制全能自体极。那么这位女性就让自己是全能的,控制着世界。
而超期待的那位女性,则将父母投射为全能的,将这个世界投射为“应该”满足她的。然后她自己基本没有发展,只靠依附着理想化的客体而生活。本段为自体心理学相关,欢迎有其它意见)
如果不追寻原生家庭,联系现在心理咨询师常常不知不觉地(这主要是现代社会有一种独立的集体无意识的影响)用来教导来访者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放弃对人的期待。”
我想:看见自己的期待,温和地对待这些期待,深深地明白,它们的存在,与贪婪无关,与要求过多无关,同时,穿过这些期待,看见自己的需要和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