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育儿:孩子有无理要求么?(原创)

(2013-10-01 08:30:22)
标签:

育儿、亲子

育儿

分类: 亲子互动

http://s10/small/48b4fee5gx6D3jme8C529&690

               (作者:阿渺罗文娟 图片摘自网络)

14岁男孩跟家人提出购买苹果手机遭拒后,竟赌气喝下了农药“敌敌畏”。而住院期间,又多次与家人产生矛盾,甚至多次扬言要跳楼。此前也有一女大学生开学前执意要买“苹果三件套”,被拒后气哭母亲并把母亲独自丢大街上离去的新闻爆出。

看上去,这些孩子如此贪婪,这些新闻,刺激着爸妈们的心,新浪博客也提出了:怎么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

 

首先,我不认为,孩子的要求是无理的。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是人的天性,这也是孩子的道理所在。

其次,爸妈不给买,有爸妈自己的道理所在,这里就考验爸妈如何温和的坚持自己的界限(道理)。

 

这里面,发生的,其实是父母与孩子各自在保护自己的需要:一个要买一个不买。或者说,父母在保卫自己的界线,而孩子试图维持自己的需要,猛烈地用一些令社会震惊的办法来攻击父母的界限。

其实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除了“指责”和扣大帽子,父母如何保护自己的界线?二是:为什么孩子有着这么强的需要和欲望,为什么是以这样出离常人、令社会震惊的办法来进行表达?

 

第一个问题:父母如何不以指责的方式保护自己的界线?

心理学的温和的坚持,就是最好的回答。

这里,就考验到了父母亲的人格力量和坚定性。父母亲温和地坚持自己的界限,而不是以指责的行式,通过触动孩子的内疚感和罪责感来维持界限,这几乎代表了这个孩子长大以后的心理健康程度。

在这里,把孩子的要求,看成无理要求,就是一种以定义(或者说指责、扣帽子)的方式来罪责孩子。这样的方式下,孩子有可能变得不敢提要求了,欲望和需要就藏在心理发酵,这时候,孩子的心理就成了内疚感与内在饥渴的角力战场。

育儿过程中,力所能及的,支持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与渴望,是亲子关系中特别重要的因素,当孩子有什么需要时:倾听孩子,理解孩子的角度,看见他们饥渴的程度。

然后给出我们的不能够的原因,所有的孩子,在得到优质的倾听以后,都会学着开始倾听大人,然后,孩子本身就会有一个考量。

 

我记得有一次在商场里,孩子看中了个布娃娃,当时那个月已经超支,我就不打算买。

孩子说:“妈妈,我想买这个布娃娃。”

我们拿下那个布娃娃仔细欣赏:是啊,好漂亮,蓝色的大眼睛,睫毛又长又翘,妈妈觉得这里美,小乖呢?

小乖说,是啊,眼睛很美,而且这花布裙子,我回家可以给她做衣服,给她带项链。

我说,你喜欢她象你的小妹妹,是么?

小乖说,是啊,我一个人在家,特别没意思啊!

我说,嗯,我们小乖真的很没伴玩,所以才想这个漂亮的布娃娃。

小乖,那买不买啊?

我说,这么漂亮,我都想要,妈妈当然愿意支持你了,同时,妈妈这个月家庭计划超支了,要省一点。有什么办法么?

小乖有点失望,她说真的很想要啊,我再抱一下。

我说,好,再仔细欣赏啊,要不等下个月一开始就来买,或者下个月我上网买一个。

小乖,电脑上没有一样的。我只要一样的。

我说,好,那下个月1号,你记得提醒我一下。

那次的1号,小乖没买布娃娃,不知道与我1号之前组织了好几次家庭聚会有没有关系,同时,那天,她要了一朵头花,

 

在这个例子里,明显孩子想要布娃娃,除了美的吸引之外,还有孤独,而且最有驱动力的,是孤独。当直接对后面的孤独进行一个照顾和看见以后,表面的爱买布娃娃的要求,就下降了。这就是一锅水,一直开着,我们许多制止与禁止不过是扬汤止沸,何不看看,锅下,都烧得什么柴?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孩子有这么强的需要和欲望,同时为什么是以这样出离常人、令社会震惊的办法来进行表达?

象例子里的两位孩子,可以看见,他们内在的饥渴程度之高,甚至愿意为了这些物质,而舍弃在常人眼里更为重要的生命和母亲。

这足以见得他们内在有着超越一般人的饥渴。说孩子爱慕虚荣、贪图享受,还不如说孩子的后面,有一个培养他成为这样的父母和环境。

所以,要解决的,真正是父母自身的素质的提高,以及这个社会的导向问题。

 

所以,我压根不认为孩子有无理要求,只是这理与爸妈的理不合罢了,爸妈要做的,或许是在孩子小时候,就是蹲下来,看见那双明亮的眼睛后,饱含的对世界的渴望,对照顾自己的渴望;就是如果温和地坚持自己的界限与自己的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