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 |
分类: 认识电影 |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91班有一位同学,叫滕华弢。这个“弢”字相对生僻,被无数人错写作了“涛”。有些电脑输入法中没有“弢”,写文章、上字幕也只好用了“涛”。久而久之,滕同学不厌其烦,干脆将错就错,变成了滕华涛。
滕华涛的父亲滕文骥,是西影著名的第四代导演。滕同学本意也是要学导演的,无奈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在那个时期秉承导演系不招本科、只招研究生的原则,令许多志士只得“就近”就学。但这些学子矢志不渝,无论落户何系,均坚持成为导演的大志,最终纷纷成了正果。导演系的紧闭门户,令其他各系培养出大批导演,最终打破了导演系一家独大的格局,这个结果导演系恐怕始料未及。各行各业的规律都证明:门户,是关不上的。
摄影系91同学曹盾,为陕西著名话剧演员曹景阳之子,很快和滕华涛成为搭档。二人从学生短片开始,合作了20年,滕曹两位同学的搭档,也是北京电影学院搭档中最牢不可破的组合之一。他们经常合作的美术师余强,也是美91的同学。
世纪之交这十年,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失去的十年。对于北京电影学院当期的同学来说,更是失去的十年。黄埔军校毕业,本应下连队当连排长,或者到参谋部做参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不想,离开了校门,找不到部队了。再一打听,营盘都被好莱坞来的“洋枪队”和香港来的“兄弟部队”占光了。在最危急的时刻,“洋枪队”和“兄弟部队”也顶不住劲,眼看着老营盘越缩越小,田园荒芜,勉强有几个放羊牧马的在此出入,显现出人气未绝。
电影人只好去拍电视剧,这个大趋势直接提升了中国电视剧的品质。滕曹同学也是如此,一部部地拍着电视剧,从《危情时刻》开始,《找不着北》、《非你不可》、《双面胶》、《王贵与安娜》,直到《蜗居》、《裸婚时代》,遂成电视剧大家。家兄赵寰宇,就和滕华涛合作过《危情时刻》、《双面胶》多部作品。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内心不免都有些电影情结,对于电视剧有些轻视。但生于厮长于厮,骨血早已被电视剧变异,十几年电视剧路走下来,自己也成了其内容和历史的一部分。
十年间,电影呢?
滕华涛拍过一部《100个……》,当时我的评论是“盗匪横行,少年立志。抓住的不是贼,是贼的抓不住,为什么两个少年的目标竟有一百个?”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电影,票房却极其惨淡。于是,又拍电视剧去也。
之后,滕华涛还拍过几部电影,业内口碑都不错,但市场和观众都没有大反响。于是,滕同学将拍电视剧进行到底,一部赛过一部的火爆。电影和电视剧境遇的巨大反差,是前些年中绝大部分电影学院同学们共同的遭遇。
也有个别电影的宠儿,绝少。
滕同学在电视剧领域积累的经验、人气,培养出一批明星,也HOLD住了一批老板。然而,《失恋33天》的投资额度也实在太低,完全比不了一些一直在电影界糟蹋钱的导演。好在《失恋33天》大捷,投资低反而形成了更高的投入产出比,有利于下一步的扩大再生产。不过,倒推最初的立项、攒底、拼盘子,各方免不了一些算计:滕华涛在电视剧领域的名气打底,广拉合作过的明星做宣传,热门网络小说拉观众,不能多投入大伙陪滕玩玩,万一赔了大不了滕给导个电视剧也就扯平了。声名如滕华涛者做电影尚且如此,其他同学的困境也就可想而知了。这其实更是中国电影的困境。
失去的十年。“十年岁月空流转”,中国电影一落到底。产业复苏了些,大病初愈,老将发挥余热,偏师借重港台,洋大人侃谈卷钱,有点利益可能的鬼怪神仙都拉入电影的大锅里乱炖。那些北京电影学院出身的正牌军,十余年来隐身电视剧、广告两大领域,如今纷纷被拉回来“归建”。前者如滕华涛、刘江,后者如丁晟、李蔚然、乌尔善。反倒有一些不明就里的年轻朋友,惊呼广告导演电视剧导演主导电影创作的时代来临了。殊不知,前后左右,大多是在黄埔岛睡上下铺的老兄老弟。(在此未提及其他院校出身的兄弟,为火力集中。院校导演的具体事宜参看下一篇《院校导演门派研究》。)
《失恋33天》上映当日,赵正在郑州参加电视剧编剧大会,当夜到中影星美影城观看,当即做出了极好的市场预期,并直言多年来将首次产生国产小片PK掉同期进口大片的振奋景象。果然一一言中。影片成功的原因很多,已经有不少人出来总结——算了吧,帮闲帮凶都是一伙人。
想的倒是这失去的十年。我们的电影之路上,统统有十年接近于空白。然而,历史的规律似乎正是如此,从来没有什么直路坦途。在遥远的此要战场上目标虚渺的战斗,往往通向最终的胜利。在不同阵地上摸爬滚打的同学们,一身泥泞屡败屡战的弟兄们,“离开闽西,巩固闽西”的伟人话语,如此的睿智和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