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孩子王 |
学生是你的孩子吗?
是,又不是。
什么才是孩子呢?
二十几个人,怀揣着不同的憧憬与失落,拥抱着未来的渴望和恐惧,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了北京的一个班级里。他们之中,有些专业考试出色,有些学习成绩领先,有些是作为备取混上的,有些则彻底缘于考官看走眼。总之,二十几个这样的青年,来到了几间宿舍,几间教室,开始了一生中最黄金的时光。
有的人懒惰,有的人矫情,有的人善交际,有的人小算盘,有的人拍老师马匹,有的人挖同学墙角。但是无论如何,这些青年都会在毕业的酒局上抱头痛哭,并且一生感念那些当初似乎并不够美好的美好时光。
这就是生活。
这就是青年。
你能怎样要求他们呢?让他们变成角斗士?让他们变成圣斗士?都不现实。
迎着晨光,在北风凛冽的操场上出功;提前到场,在排演场准备一天;认真笔记,在课堂上汲取着营养;踏着晚霞,盘点一天的不足与收获~
这应该是大学的宣传形象片。
几乎没有一个人如此度过大学生活。老师们当年也都不是这样。
那为什么还要做如此的迷梦呢?
面对现实,脚踏实地。
包容学生的缺点,以普通人的心态面对他们。
这并不意味着放弃纪律和秩序,但你必须知道如何和对象交流。
记得有一次,在03班,我因为排练、练功等原因把全班痛骂三遍,用词绝对突破了师德的底线——07全班是肯定没有见过的。但同学告诉我,我们给你评教打分,全班都打了100分。上级要求重打,全班不商量还都是100分。我有些感慨、感动,说我都骂成这样了,怎么也得减两分。大家说,我们知道你,你都是为了我们好,我们就是要给你打100分。
何前锋、陈翰宾、吴静一、孙梦、老汤~当时的22个。
学生们如此对你,你应该如何对学生?
顺便说一句,我的搭档 孙承钢老师在协调03的方方面面做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工作。但是班级的气氛能够说明一切。
不要一厢情愿。
需要肝胆相照。
给他们时间,给他们生活的闲暇。让他们在CBD徜徉,在西街留连,在宿舍喝酒,在电脑上魔兽争霸,在失恋中品味痛苦。
生活是不能替代的。
让他们去摔跟头。让万物生长。
每一个都曾是青年。每一个青年都是自然之子。
违背自然的行为,必将被自然惩罚。
一厢情愿的培养方式早就过时了,其实他也未必有过当道的时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斯特拉斯堡、格洛托夫斯基、彼德·布鲁克、铃木忠志,都不如此培养学生;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人艺、国家话剧院、总政空政,也都不如此培养学生。
某些东西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要追寻艺术的大我。
大我,是对影视戏剧现状的全面了解。对世界艺术潮流的准确把握。对时代青年特点的于胸洞察,以及,属于艺术家的,温暖而宽厚的,心灵。
汗滴禾下土,无用。
润物细无声,普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