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认识电影 |
时下满耳朵听的都是叫苦声,学不到电影,看不到电影,继而就是辱骂中国电影,辱骂电影教育,颂扬外国电影,外国电影教育,简直成了一条龙。这逻辑真顺畅,自己不懂电影,主要怪学不到;因为学不到电影不懂电影于是就有权力骂电影,洋大人不敢骂,就拿自己人出气。于是,拍不上电影的甚至不看电影的,却有极大的勇气骂电影。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为什么学不到电影。
普通的观众咱不评,就说说学电影的学子们。
电影好学吗?太好学了。
学电影先得看一大堆电影。量化地一分析,本科生要看1000部,研究生再加1000部,博士生再加1000部。就这么个量化法。
哪看去?录像带和DVD只是有益的补充,主要还得去电影院。不进电影院,没有电影院的视听系统,电影大部分是白看了。都是研究造型的,就不用多说为什么了。那位说了,没钱啊,买不起票啊,看不到啊。要我说,买饮料的钱都足够买电影票了,就看有没有这精神。
对于咱们这的学生来说,看电影主要有几个途径,本院放映,有时候是公益场,有时候是五块钱一张票。一年都看下来,有个几十部吧。电影学院每周放两次四部电影,每次票价也是10元钱,去看一部分,每年又是几十部。资料馆每年都有若干系列回顾展,票价也就是10元,经常去又是几十部。这加到一起,就是上百部了。还有大学生电影节,主会场分会场有几十部,都看上又是几十部。还有导师带、自己钻的机会蹭一部分,真有心,一年能看近200部影院电影。再加上课堂上和私下里看的DVD,放假在老家最便宜影院看几部,电影频道看一批,一年300部不是大问题。就看有没有这点精神了。
又有人说了,电影学院、资料馆看电影是好,也不贵,可是来回打车就要100块,再吃个饭50块,还活不活了?!我看是别活了。您看个电影还要打车撮馆子?没钱坐地铁!连地铁票钱都没有?骑自行车啊。嫌累?那您回家歇着去吧。骑自行车的是好样的,前一阵,我的老朋友老广院李进来电话,刚拍了电影处女作送柏林参展了。李进是学电视的,上学的时候每周骑自行车到电影学院、洗印厂看电影,风雨无阻,即落下了好身体,又丰富了电影营养,果然,十年求索,拿出作品来了。有人做得了,您也应该做得了。
还得吃饭?北街的苏黄10块钱可以吃饱,学院食堂三四块钱也可以吃饱。咋就不能带个鸡蛋灌饼骑自行车去看电影?还是没这精神。
老赵这一茬同学,当年也都是省下中午饭的肉钱(三块钱一份的冷狗肉,食堂唯一的加餐)去买回顾展的套票,看完电影聊兴奋了蹬自行车到北太平庄吃一碗卤煮火烧还会心疼好几天。也使过下三滥的手段,现在北电美术系的 陈教授和中央台的刘大腕都帮着画过洗印厂的电影票。现在回想起来,看门的哪有看不出来的,人家是看着这帮执著的学生不忍心拦下,间接帮着培养了一批电影人。去看看洗印厂厕所的铁护栏,被掰弯了多少回,来往穿行的不乏现在的成名人物。
话又说回来,现在就算有条件打车买高价票的学生也不在少数,买房子买车的都有,咋就没时间去看电影?去钱柜一晚上的钱够看一年新东安新天地电影了。
什么都不缺,就缺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