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牛同义的《京华烟云》,北京烟云中的烟云1

(2006-10-08 00:27:07)
分类: 天涯路

 

2004年的冬天开始,直到2005年春节过后,拍摄了电视剧《京华烟云》。角色是全剧中最讨人嫌的牛家大少爷牛同义,经过自己的演绎,这个人成了全国人民愤怒声讨的对象。事情发生在2005年秋天,《京华烟云》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出发到三亚主持金鸡百花电影节主持闭幕式星光大道,一到机场,就被几个似笑非笑的工作人员和旅客讥讽了一番。办理手续的机场小姐不怀好意地笑道:我早知道你是谁了……

牛同义,牛同义,牛同义——

没有一个人喜欢这个名字。

包括本人。

“牛”,讥讽。“同”,暧昧。“义”,假仁假义。

拍这部戏的时候,完全出自于和张子恩导演的友谊。我们的忘年之交从2002年冬天开始……

剧组里有向能、潘粤明、吴健等老兄弟,邻居陈宝国、赵奎娥伉俪,还有许多新合作的朋友。制作班底则是三年来一直摸爬滚打在一起的的张子恩导演的创作队伍,摄影师颜军生、孙波,灯光师许德利,包括许许多多的助理和场工,都亲若兄弟。可是,我扮演的是和每个人都不同的角色,名字叫牛同义。

拍摄的第一场戏,是牛同义上门警告姚莫愁。这部电视剧开拍了已经有一个多月,本人却是第一次出场。驱车在寒冷苍白的清晨奔赴遥远的怀柔飞腾基地,走进现场,眼前出现了数以百计的群众演员……

拍完《避暑山庄大传奇》是2004710日,一个人开车从承德返回北京。新买的切诺基,正在新鲜头上,居然敢于挑战崎岖的北京——承德路线。那一天进入密云之后已经是深夜,汽车猛然冲进了雨帘子。那一天正是北京著名的暴雨之夜,广播里播送着北京立交桥下又有几百辆汽车被淹没。这次暴雨充分检验了吉普车的强大功能,无数高档轿车熄火卧在路上,而在暴雨中飞奔的都是吉普车。

2004年剩下的日子似乎将在平静中度过。开学了,学生上了二年级,当上了硕士生导师,不停地讲课,没甚么新鲜的。后来忽然接到通知,赴银川主持第十三届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式星光大道,忙碌了几天,其实短促。其间开始写作一部战争片电影剧本,希望2006年能够把它拍出来……111日,一个好兄弟的生日,和合作的演员王刚(哈尔滨话剧院)、吴健、苏小刚在王刚老师女儿的酒吧里喝酒听音乐——这是2004年唯一一次去酒吧——忽然接到张子恩导演的电话。

所有的事情都缘于一个电话。

张导还在忙着《避暑山庄大传奇》的后期,会是什么事?补几段对白?结果,张导邀请我拍摄《京华烟云》,扮演京城恶少牛同义。当时便答应了下来。有些意外的是10天后就开机。

回去想了一番,忽然意识到这部戏我是早就知道的。出品方金泽的老总杨善璞和副总黄源都和我提过这个项目,好像有两年了,怎么今天突然拍了?邀请的都是好手,陈宝国、赵奎娥、赵薇、潘粤明、潘虹、寇振海、王亚楠、王刚、李勤勤、胡可、向能,台湾的黄维德、邱琦雯,标准的大制作,直杀央视一套黄。班子也是刚刚完成《避暑山庄大传奇》的老队伍,精兵强将。牛同义的戏不多不少,完成起来不会太累。只是还答应帮同学黄磊串一把《夜半歌声》,虽然安排了十个工作日,但跨组拍戏是第一次,当年做副导演时招呼那些跨组的演员时的苦处……后来黄磊果然就用了我十个工作日,这家伙脑子真是周全好使。

一个月过去了,《京华烟云》已经如火如荼地猛拍,网站上到处都是新闻。可是我却没有开始工作。后来才明白,《京华烟云》这部戏线索众多、多头并进,场景、人物极多,虽然两组同时拍摄,但开机后全部在抢姚家这条线,牛家和曾家的戏都在后边。抓紧这段时间,赶快给学生上课,写剧本。学生也不听话,不把表演事业当回事,整天沉迷于感情生活和散布影视界小道消息,对自己的未来毫无希望,更不知如此生活更没有希望。有个别勤劳勇敢的,却又走火入魔,路子不正。真不知道这一代年轻人想的都是什么。

去了一次怀柔飞腾,造型做服装,看望了张导,会见了杨善璞兄,老哥哥马上就要做父亲了。还有赵薇,学院的师妹。回来就是继续讲课,《夜半歌声》也拍上了,结识了刘德凯和大S,其他的大多都是电影学院的老兄弟,内中有同班同学贾妮和王劲松。

八一厂的摄影棚外有一片干死的绿植,制片说,那是为了拍戏专门晒死的。

又过了一段日子,大约是12月初,终于接到通告去飞腾拍戏。乱七八糟的现场又出现了。我的生活大概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平静的学院教书生涯和学术气氛浓郁的各种电影研讨会,一个是行走江湖的摄制组和话剧剧组。剧组是一个呆长了就烦、离开了就想的怪地方,虽然是在零下温度的空旷景区里拍摄,但那个滋味……嘿,我爱电影。

换上皮大衣、西装,戴上礼帽,戴上黑墨镜,这副墨镜是《末代皇妃》中李亚鹏戴的,一个人在景区里溜达,寻找着旧社会的气息,似乎那个从蒙昧走向觉醒的年代渐渐复苏。一个做老师的,演起戏来自然要循规蹈矩,按照科班元素一样样准备,否则首先过不了学生这一关:赵老师,你给我们说的自己都没做到,嘿嘿嘿嘿……开拍了,从汽车下来,到了姚府门前,先打量周围的气氛,借以展示人物的内心和性格,然后对出门的姚二小姐判断,思量,继而说台词。演戏最重要的,是要演出没有台词时的心理内容,就这么点秘诀,大部分演员都知道却做不到。再有就是,要让人看到一个人物时,同时能看到伫立在他身后的那个时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如是说。

姚二小姐邱琦雯在台湾是不错的演员,但是习惯比较稳定的表演方法,为了给这场戏添点冲突,我要求她说到一半就往外走,我拦住她继续下边的戏。动作不大,就是个动势,但是节奏完全不一样。在张子恩导演组里,我是个有点特权的演员,可以给演员说说戏,这是多年合作的好处。说的基本上对对手有好处,对手也接受。后来邱琦雯小姐经常和我议一议自己的表演,做老师的,便好为人师一把。

这场戏很快拍完了,一脸正气的黄维德入画。为了打住句号,临走时来了个西部牛仔礼。民国新气象,西风东渐,象牛同义这样耍派的大少爷学个西洋动作非常合理,也算是揭示一点剧情之外的人物生活。(继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