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闲书
(2008-11-24 02:02:48)
标签:
杂谈 |
《国术馆》(徐皓峰/青岛出版社)
去年在“看闲书”系列里写《逝去的武林》读后感,机缘巧合便认识了徐皓峰,也才有机会先睹为快《国术馆》。字数很多,电子版看着也费劲,但还是以最快速度读完。每夜守在电脑前,一人儿狂笑。因为还没出版,也没法跟人分享心得,急得我。
美妙的阅读过程:狂笑,捶地,心如刀绞,悲悯,high……各种不可能关联的情绪接踵而至。与“奇书”的称呼相比,“邪书”似乎更确切。如果对徐老师的了解仅限《逝去的武林》,那这回开眼了——可塑性太强鸟人家。内心之丰富,触点之纷杂,手法之吊诡,竟然让这本书具有了一种深邃的流行气质。
终于出了。我也终于长出一口气。
前一阵徐老师请看话剧(对该话剧我就不评论了,当然这句话就是评论)。因没有特意说明各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手捏哪天的报纸,所以百度了一下照片,看得模模糊糊,大概用脑子快照下来。到剧场学摸一圈不像在,电话一问,人说,散场才来。。。。。。
总之徐老师很高大很知性,既不像会武,也不像有神通,和书里的“我”不是很对得上号。
后来有机会与徐老师面对面地谈话,但基本我就是旁听,他与我丈夫说的字我都认识,都听不懂。我插嘴不多,每次都问得很冷。比如:你信什么教哇。。。。。你会神通么。。。。。。你写作都受谁影响哇。。。。。。基本上也就称职地表现出一粉丝面对偶像的打哪指哪吧。
回家又看了一遍纸书,开始很克制,不笑。后来不笑不行了。脑子里又庸俗地想着能不能搬上大银幕哇。。。。。想来想去,也只就周星弛能拍。换谁都是糟贱东西。
这本比《道士下山》写得好。写得特好。徐皓峰回答了我关于写作的提问,我最喜欢的一点是“减”。多的不说了,反正我同意。
所以徐老师文字干净,减得。又中国。看到有一个人还写着这样的字,有点感动。
《国术馆》有《逝去的武林》的人物延袭,如果喜欢后者,前者要看。如果没看过后者,两本一块儿看。
这是武侠小说的新流派,千奇百怪的小人物,能让人笑和伤心。
另,徐老师,这本书的影视版权万不可草草贱卖,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