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式幽默比美国的来得凉薄,连续剧《小小小英国》(Little
Britain)只有在英国才能在主流大台播放。透过大卫'威廉姆斯(David Walliams)及马特'卢卡斯(Matt Lucas)这两名主创兼演员合编的不同段落,搞笑之余,尽情歧视弱势社群,如同性恋、少数族裔、易服癖、苏格兰人、肥人、残疾人仕及精神病人等。歧视层面可谓无孔不入,也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公平」。
不是说美国人没创意,而是从八十年代开始推行PC(Political
Correctness)运动后,他们在政治正确方面,有点矫枉过正,努力修正具有歧视的语言。把近视、远视或失明的人,叫作「视觉受到挑战」(Optically
Challenged);头发稀疏则是「头发受到损害」(Hair
Disadvantaged)人仕;宠物叫作「动物伴侣」(Animal
Companion);大脑有障碍则称呼为「拥有不同能力」(Differently
Abled)。
难得作家詹姆士'芬'加纳(James Finn Garner)出版《政治正确运动》(Politically Correct Bedtime
Stories),以「政治正确」运动的矫枉过正,重写格林兄弟和安徒生的童话。如在《白雪公主》中,讲述皇后经常问魔镜谁人最漂亮,那是长期处于男性独裁阶级社会中,对自我存在价值非常没有安全感的一种表现。而当白雪公主逃到森林后,女皇假装老太婆卖毒苹果给她,白雪公主却拒绝购买,那是表达自己对农产运销制度的不满。
政治正确人士,总不明白幽默感就是建基在歧视之上。最重要的,是创作人很多时候不是歧视,而是藉此戏谑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