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上古天真论篇第一(1)
标签:
杂谈 |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黄帝向岐伯问道:
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都能够年过百岁而还没有衰老的现象;但现在的人,年龄到了五十岁,动作有的就显出衰老了。这是因为时代环境不同呢,还是人们失去了养生之法了呢?
岐伯回答:
上古时代的人,他们大都懂得养生的道理,效法阴阳,明白术数,饮食有一定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不妄事操劳,所以能够形体与精神两相称合,活到应该终了的寿命,度过百岁才死去。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
把酒当作水浆那样贪饮,习惯于好逸恶劳,酒醉极了还肆行房事,纵情色欲,因而竭尽了精气散失了真元。不知道保持精气的充沛,不明了节省精神的重要,只顾一时之快心,违背着养生这样的真正乐趣,作息没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到五十岁就衰老了。
在上古时代,对于深明修养道理者的教诲,人们都能够遵从。对于四时不正的虚邪贼风,能够适时回避;
同时思想上保持保持清静,无欲无求,真气居藏于内,精神内守而不耗散,这样的话,病从哪里来呢?
所以他们精神都很安闲,欲望很少,心境安定,没有恐惧;形体虽劳,并不过分疲倦;真气平和而调顺;
每人顺着自己的心思,都能达到满意;
吃什么都香甜,穿什么都舒服,对于习俗随遇而安,互相之间不羡慕地位的高下,人们都自然朴实。
所以不正当的嗜好,不会干扰他的视听;淫乱邪说,也不会诱惑他的心绪;
不论愚者智者贤者不肖者对于酒色等事,都不急于寻求,这就合于养生之道。
总之,他们之所以都能够过百岁而动作还不衰颓,这都是因为他们的养生之道完备而无偏颇啊。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
秦始皇焚书坑儒,医书不在焚烧之列。
“素问”是其中一部分,西汉初年还在流传。
写的很有意思:
“面色青,脉当弦急。面色赤,脉当浮而短。面色黑,脉当沉浮而滑。”
“好哭者肺病,好歌者脾病,好呻吟者肾病,好呼叫者肝病。”
“病在心,愈在夏、甚于冬。”,“病在脾,愈在秋,甚于春。”
“病在肺,愈在冬,甚于夏。”,“病在肾,愈在春,甚于夏。”
“病在肝,愈在夏,甚于秋。”
前一篇:正月里吃素
后一篇:初学:上古天真论篇第一(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