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2007两会深度报道 |
小崔会客第二期——农村合作医疗深度报道
l
近7000万中国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华网 陈刚
他说,在筹集资金中,各级财政补助15.01亿元,农民个人缴费10.88亿元,集体和其他社会赞助4.32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4194万人次的医药费用得到报销,报销金额13.94亿元,占筹资总额的46.14%,其中住院医药费用平均有27.25%得到报销。
2002年10月,中国政府作出在全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决定,计划到2010年基本覆盖农村居民。这一制度的基本做法是,自愿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以家庭为单位按每人每年10元(部分东、中部地区稍高)缴纳合作医疗资金,同各级政府每年每人补助的20元一起形成合作医疗基金,储存在县、市国有商业银行或信用社的财政基金专户内。
据朱庆生介绍,参与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民每次到县、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时,凭合作医疗证可直接按比例报销部分医药费。从目前情况看,有些病人的报销费用达到了万元以上,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甚至达到了10万元左右。
朱庆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同以前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比较,新的制度加大了政府的支持力度,坚持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资金统筹层次由过去的乡、村一级提高到县级,因此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他说,这一制度的实施是与对农村特困户的医疗救助同步进行的,中央和地方正在不断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以保证筹措资金不被挪用,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将进一步加强。
他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主要是针对包括需要住院和大额费用治疗的大病,兼顾小病。它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互助共济制度,不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因此它的保障水平是有限的。在中国农村,仍存在着农民花不起钱看病的现象,在部分中、西部贫困地区,仍有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刚刚起步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五大问题
中新社 曾利明
——一些地方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对试点工作的有关政策理解不透,未能很好贯彻落实,管理粗放。部分农民对不清楚参加合作医疗的权利和义务,心存疑虑,担心合作医疗基金被挪用,担心医疗费用升高、得不到实惠等等,影响了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多数地方还没有建立起合理的农民缴费机制,一些地方合作医疗基金没有完全封闭运行;还没有形成合理、简便、有效的缴费方式机制;在基金管理方面存在潜在的风险。
——一些试点地区制定的试点方案不够科学、合理。有的试点的经济、地理条件和筹资水平相似,但起付线、封顶线和报销比例乃至参合农民的受益面、受益水平却存在较大差异。在费用报销上限制较多,报销比例不够适当;有的对病人流向缺乏必要限制,导致县以上医院住院费用补偿比例过大、资金过多,出现了透支的趋势。
——一些农村医疗机构服务不规范,药品价格偏高。一些定点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问题比较突出,次均住院费用和门诊费用上涨较快;处方药物和检查项目超出基本药物目录和规定检查的项目过多,不少费用不在报销之列,既增加了农民的费用负担,也加大了合作医疗基金支出。
——合作医疗的管理能力薄弱。相当一部分试点经办机构编制没有完全落实,人员没有全部到位,工作经费不足。
朱庆生称,针对上述问题,卫生部已经研究制定了相应的策略与措施着手解决。他强调,中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工作刚刚起步,但只要坚持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科学的态度扎扎实实地做好试点工作,不断总结、完善、推广试点经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会逐步得到巩固和提高,农民会逐步从中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