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者手记第一期:亲身经历引发记者的内心真情

(2007-03-04 13:51:32)
分类: 2007两会记者手记

真快啊,记者手记也开张了,我们每期节目都将为您爆料最鲜为人知的背后思绪。我们的记者队伍可是非常强大的,各位精英记者也在每期节目中注入了个人的感情,您在看节目的时候,就像是在审视他们的“孩子”。俗话说的好吗!谁家的孩子谁都爱!所以当您看节目的时候也一定要对我们的记者多多肯定、多多支持、多多包容哦!在这儿,小编我代表众多记者先致谢了!

 

本期记者: 刘明君

  曾就职于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和中国青年报。

  其个人自述是:人生要追求自然,自由,自在的三“自”境界。

 

刘明君认为在众多民生问题中,“留守儿童”这个问题是他最关心的,要问原因,且听我慢慢道来:

——社会教育的缺失

刘明君可是个地道的四川农村娃,在家排行老大。让他回忆起上世纪70年代的童年生活,记忆最深的就是儿时在农村长大的日子。据他说,那时候一定要做个好孩子,在村子里根本不敢犯错误。因为家家户户都认识、“门清”,就算见到长辈行礼不规范都会被批评,毫不客气。那时候的社会教育、社会氛围很好,乡亲、邻居都是孩子行为的规范者。

现在,社会整体氛围对孩子的教育就很不利。很多村子都是“三空村”,充满了空巢老人、空巢孩子和空巢家庭。孩子被留在这样的村子里,从“留守儿童”到“留守学生”,这样没人规范和关心的成长环境让孩子留下了很多童年阴影,也在他们的行为、心理上留下了很多缺憾。

——家庭教育的缺少

刘明君告诉我们,现在的“留守儿童”多半双亲都在外打工,孩子在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有很多孩子甚至是在单亲家庭的环境中成长的。现在,在他的老家四川,“爷爷奶奶应该带孩子,孩子应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大家都认为父母应该出去打工,把孩子留给在家的老人。可在1990年之前,这种思想更本是无法想象的。隔代人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就导致孩子们得不到很好的家庭教育。现在的“留守儿童”家庭多半四分五裂,他们从小没有玩伴、没有同龄人沟通,他们生活在只有老人和孩子的村子里,找不到轻壮年做榜样。父母是他们最亲近的人,可现在却成了他们“最熟悉的陌生人”。缺少家庭教育的孩子们将来将怎样面对自己的家庭呢?

——学校教育的薄弱

农村的学校缺少师资,老师的素质普遍比城市低,很多教师把精力用在教授课程上而忘记了在教导知识的同时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有些学校更是没有条件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孩子们成绩下降、情绪低落、行事古怪很多时候是心理因素导致的,而心理问题也恰恰是最难发现、最难沟通的。如何提高“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让学校教育同时负担起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重担,成为了现在“留守儿童”教育最棘手的问题。

——我的侄女就是“留守儿童”

刘明君做这个节目最真实的情感根源就是他的侄女,他弟弟的女儿,这个上小学的女孩也是个“留守儿童”,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他有着切肤的感触。作为家里的老大,他不停的劝说自己的弟弟一定要留在女儿身边,决不能让爷爷奶奶承担孩子的抚养责任。就在我写稿子的时候,他正坐在我对面的桌子旁,给弟弟打着电话,用这期节目做例子,坚决的表达着要让孩子有一个完整家庭的意愿。

 

很多人读到这儿,大概会说:哎!原来这个四川男人有着他独到的感触啊!是的,他在节目的录制过程中甚至被自己编排的节目感动得留下眼泪,这也许将是这个节目感人至深的情感源泉吧!

那么,对于节目录制本身,他又有什么样独到的见解呢?让小编我继续为您转述我们的编辑手记。

——我要找个弟弟的原形

对于嘉宾的选择,刘明君想找到弟弟家庭的原形:双亲都在外打工,最好是在北京;孩子不怕生、敢说话;“留守儿童”学校有特色。他印象最深的是给小尚津打电话,他说那孩子很健谈,而且说话很大胆,愿意去沟通和交流,他当时就认定了这个孩子。

——李小萌,优秀的义工身份

刘明君原来认为小萌是个很酷的女孩子,而且她没孩子、很年轻,能不能打开这些父母和孩子心扉。但当小萌看了孩子们的作文、听了家长会之后就完全进入了角色,她让相互生疏的母女有了一个理解的拥抱,让彼此陌生的父子开始了一个沟通的接触,这些肢体语言大概比一万句话更能表现情感的突破。

——家长、孩子的心都是玻璃,一碰就碎

刘明君说: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家长和孩子一问就会流泪,我们根本不需要去挖掘他们的内心。根本没有人去试图了解他们、没人去与他们沟通,他们自己也找不到沟通的途径和方法,三十多岁的父母居然尴尬于和自己的孩子拥抱。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内心就像玻璃,父母充满了歉疚和悔恨,孩子充满了委屈和想念,太多的语言无法去表达,只有眼泪,泪水是他们宣泄的唯一途径。

——顾主席,一个母亲,一位领导

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是以一个亲切奶奶的形象出现在小尚津面前的,她既是一个母亲又是妇联的主席,她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既是个人的例子,也是社会问题的反映。一个妇联主席和一个打工母亲的关注焦点,使“留守儿童”问题长时间留在了我们的视野里。

 

好了,小编我把刘明君的印象都如实的反映出来了,就如我的文字,刘明君是个认真而思维缜密的人,而且他对问题还有着独特的视角,同时我也佩服他可以豪不犹豫的说出“俺也是农民的孩子”,请大家多多支持他哦!他现在正忙着组织高学历、高知识阶层的朋友定期去为“留守儿童”做心理辅导呢,小编我也希望大家可以像刘明君一样为“留守儿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社会的孩子要大家去关心啊。谢谢大家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