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2023-08-15 19:34:26)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图片

分类: 甘肃石窟

薛李庄石窟,位于甘肃省镇原县东北部,太平镇薛李庄村塬塬组西650米处,距离镇原县直线距离23公里,东南距离庆阳市西峰区直线距离21公里。共有两窟,开凿于蒲河东岸南北走向的山崖上,石窟坐东面西,现自北向南编为两个窟号,两窟之间相距93米。薛李庄石窟在201712月被镇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202379日,笔者调查了这处石窟。现依调查所得,略述客观迹象与开凿年代。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1

窟门呈长方形,高130厘米,宽90厘米,进深70厘米,门底与地面相接。窟内平面呈正方形,中心柱窟,高256厘米,宽342厘米,进深346厘米,平顶。窟内正中立柱呈不规则方形,北边长168厘米,南边长182厘米,东边长186厘米,西边长199厘米。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窟内东、南、北三壁面凿有三个拱形浅龛,龛内浮雕一佛二菩萨造像。东壁龛宽234厘米,深40厘米,高160厘米,佛残高160厘米;南壁龛宽160厘米,深40厘米,高160厘米;北壁龛宽200厘米,深40厘米,高160厘米,佛残高160厘米。石窟开凿于质地为极易风化的红沙岩,龛形及造像已风化脱落,仅存轮廓,细节不明。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西壁窟门上方及南北两侧,原有阴刻画,现大部分一风化脱落。南侧下错落,残存阴刻6头马匹,其中5匹头北尾南,另外一匹方向相反,均作嘶鸣状,昂首扬蹄。窟门上方,阴刻供养人或供养僧人。北侧仅存一身供养僧人,僧人面北而立,身着交领外衣,双手拱于胸前。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中心柱,西面(正面)拱形浅龛,圆拱形龛楣,龛宽124厘米,深37厘米,高107厘米。龛内高浮雕一佛二菩萨造像,佛通高93厘米,菩萨通高87厘米。佛结跏趺坐,菩萨头束高发髻,造像风化剥蚀严重,手势及衣饰细节不明。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东面(柱背面)拱形浅龛,龛楣不存,龛楣正中凿有一圆拱形空洞,用途不明。龛宽103厘米,深30厘米,高90厘米。龛内高浮雕释迦、多宝二佛并坐造像 二佛通高84厘米。 二佛磨平高肉髻,大耳垂肩,面相方圆,颈部短粗,宽厚圆肩。佛内着袒右式僧袛支,外着通肩式袈裟,袈裟领口较低,衣角绕搭左小臂后下垂于腿部,衣纹呈U形分布于两腿间,二佛均手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与低台座上。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南面,拱形浅龛,龛楣不存,龛宽115厘米,深30厘米,高110厘米。龛内高浮雕一佛二菩萨造像,佛通高97厘米,菩萨通高77厘米。佛磨平高肉髻,大耳垂肩,面相方圆,颈部短粗,宽厚圆肩。内着袒右式僧袛支,外着通肩式袈裟,领口低垂,衣角自右自右向左,搭左臂后下垂,宽条状阴刻衣纹。佛手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台座上。两菩萨头戴花冠,双耳垂肩,面相方圆,宽厚圆肩,颈部短粗,戴桃形宽边项圈。菩萨上身袒裸,肩披帔帛,披巾绕双臂下垂,菩萨腰束长裙立于两侧。右菩萨右手握莲蕾,曲肘上举于右胸前,左手握披巾,曲肘执于腰部。左菩萨双手合什举于胸前。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北面,拱形浅龛,圆拱形龛楣,龛宽123厘米,深25厘米,高95厘米。龛内高浮雕一佛二菩萨造像,佛通高97厘米,菩萨通高77厘米。佛磨平高肉髻,大耳垂肩,面相方圆,颈部短粗,宽厚圆肩。内着袒右式僧袛支,中衣腹上打结,外着垂领式袈裟,袈裟自右肩下垂,完全包裹右手臂,衣角自内向外,搭左小臂后下垂,宽条状阴刻衣纹,疏密相间。佛手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台座上。两菩萨头戴花冠,双耳垂肩,宽厚圆肩,面相方圆,颈部短粗。菩萨上身袒裸,肩披帔帛,披巾在腹部X形相交后绕双臂下垂,菩萨腰束长裙,双手合什举于胸前,立于两侧。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2  

窟门呈梯形,窟门上方分布有三个圆形榫眼,说明原安置有木构窟檐。窟门高130厘米,顶宽132厘米,底宽173厘米,进深127厘米,门底与地面相接。窟内平面呈马蹄形,高185厘米,宽383厘米,进深333厘米,穹隆顶。从窟内残迹来看,2号窟窟内,为三壁三龛式佛殿窟。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窟内东、南、北三壁面均开凿有圆拱形浅龛,除东壁(正壁)正中残存一石胎造像轮廓外,其余壁面均无造像。东壁正中石胎造像残高133厘米,造像上方有横排三孔圆形卯眼,卯眼上部有一长方形浅龛,似原有题记。造像左右两侧各有一孔圆形卯眼,从圆形卯眼布局来看,原有造像为一佛二菩萨造像。南、北两壁及窟门左右两侧壁面均分布有圆形卯眼,前壁左右两侧应为力士造像。在北壁面后部残存一方白色抹泥层,上彩绘有一朱砂色条带,从卯眼布局和白色抹泥层位置来看,应为菩萨头光。 南、北两壁卯眼布局分析,造像应为一佛二菩萨二力士或二弟子造像。2 号窟内造像最初应为圆雕一佛二菩萨造像,后期因风化侵蚀脱落,经重修泥塑造像,壁面残留的卯眼就是重修时安置泥塑造像而凿。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薛李庄石窟未见题记,只能通过石窟形制及窟内遗存造像特征来综合分析,推测其开凿的大致年代。薛李庄石窟1号窟为中心柱窟,也叫塔庙窟,内地已知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当属云冈石窟第二期开凿的11号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之前(483年)6号窟虽没有明确的纪年,但从目前研究认为,其开凿年代为北魏孝文帝延兴元年至太和十八年间(471-494年);11号窟其渊源为凉州塔庙窟,云冈6号、11号窟为内地塔庙窟断代提供了判定标尺,6号窟的形制影响深远,在其他地方被效仿。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迁都洛阳后,这种形制的窟在洛阳龙门未再出现过,仅在北魏晚期的巩县石窟中出现。距离陇东地区比较近的麦积山石窟和炳灵寺石窟均没有这种形制的洞窟。然在远离平城和洛阳的陇东地区在北魏太和末年却迎来了石窟开凿的高发期,在陇东地区,开凿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和二十年(496年)的合水县张家沟门石窟,是已知有明确纪年的北魏最早的石窟,而塔庙窟有开凿于北魏太和十八年至景明元年(494-500年)泾川县王母宫石窟,由时任泾州刺史的抱嶷主持开凿;开凿于北魏太和末年至景明年间的镇原县楼底村1号窟 。另外还有泾川凤凰沟石窟、蒋家坪石窟,这两处石窟保存状况极差,造像仅存轮廓,但中心塔柱十分明显,其开凿年代无法准确判断,有学者认为这是早期的禅修洞窟,时代上有可能是北魏早期或以前开凿的,但缺少可信的证据。另外陕北有开凿于北魏末期至西魏时期的靖边县鱼头寺3号窟、安塞云岩寺6号窟,横山鸿门寺1号也是中心塔柱窟,推测也属于北魏末期至西魏开凿。王母宫石窟、楼底村1号窟属于同一时期开凿,两窟和云冈石窟6号窟存在着渊源关系。三壁三龛式窟起源于云冈石窟第三期(494-524年),较早的有北魏正始四年(507年,晚期的有延昌四年(515年)  。麦积山石窟正始前就出现了三壁三龛式。另外龙门石窟、鸿庆寺石窟、巩县石窟第5窟,华亭石拱寺石窟均有北魏晚期的三壁三龛式窟。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山西大同冈石窟北魏第二期开凿的6号窟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山西大同冈石窟北魏第二期开凿的11号窟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合水县张家沟门石窟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泾川县王母宫石窟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镇原县楼底村1号窟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泾川凤凰沟石窟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泾川蒋家坪石窟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镇原县龙枣寺石窟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安塞云岩寺6号窟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横山鸿门寺1

薛李庄石窟造像短壮敦厚,高肉髻,面相方圆,肩宽体厚,颈部短粗,造像整体较为粗重。在着装上一种为内着袒右式僧袛支,外着通肩式袈裟,领口较低,两腿间有U形纹饰的圆形衣角;另外一种是外着垂领式袈裟。这种短壮敦厚造像特征在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中均未发现,但在陇东地区一些北魏晚期石窟中多有发现。如合水太白平定川的张家沟门石窟、马勺场石窟和保全寺石窟,以及曹家寺川的观音崖石窟。另外和薛李庄石窟同处于蒲河流域的镇原楼底1号窟、田园子石窟均有十分明显的相似之处,这种特征的造像是具有十分浓郁的陇东特有的地方特色。协侍菩萨帔帛在腹部前交叉为X形后,绕双臂下垂,最早出现在云冈石窟6号窟中,目前研究认为这种汉式菩萨装的出现在迁都洛阳前就已经出现,即太和十三年至十八年之间,这种汉式菩萨装同样出现在楼底1号窟。通过以上分析,薛李庄石窟和同处于蒲河流域的楼底1号窟存在着渊源关系,其开凿年代上限为北魏景明至正始年间。薛李庄石窟是北魏晚期非常少见的中心塔柱窟,年代上有可能要早于北石窟寺165窟的开凿,是蒲河流域比较早的石窟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合水太白平定川的张家沟门石窟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合水太白平定川的马勺场石窟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合水太白曹家寺川观音崖石窟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合水太白平定川保全寺石窟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合水太白平定川保全寺石窟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备注:

岗村秀典《云冈石窟的考古学研究》,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泾川王母宫石窟调查报告》,《考古》19847期,暨远志《泾川王母宫石窟窟主及开凿时代考》第923-936页。

暨远志。宋文玉《北朝豳宁地区部族石窟的分期与思考》,《艺术史研究》第七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43-386页。 

吕采芷《北魏后期的三壁三龛式窟》,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中国石窟:云冈石窟(二)》,北京:文物出版社,东京:平凡社,1994年。地214页。 

董华锋《陇东北朝佛教造像研究》

 

航拍照片由好友杨明先生提供 。    

 

石窟之旅-泾河流域镇原县薛李庄石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