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2021-04-18 11:23:14)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图片

分类: 陕西石窟

位置陕西省志丹县旦八镇何家坬村大坪台

年代北宋

级别志丹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家坬石窟,古名石空寺因位于樊川老君庵村和何家坬村交界处曾一度称之为老君庵石窟,今名何家坬石窟石窟开凿于樊川河南岸的山咀处,石窟坐东面西,现存两窟。从主窟前廊题记可知,石窟开凿于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至绍兴二年(1095年),由保安军德靖寨番部小胡族首领吃多遇等110人共同捐资开凿。后有进行了续凿,但未完工。造像均残存朱红、淡黄色彩妆痕迹和后期白灰涂刷痕迹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主窟为前廊后室式石窟,后室为中心佛坛式。前廊平面呈长方形,宽406cm,进深162cm,高250cn左右两壁石雕通顶方形石立柱,柱头栌斗上承石横梁,梁头石雕华拱,上承撩檐枋,中部石雕仿木构跳梁。两立柱后开圆拱形龛,龛内各圆雕一身力士造像,头部均缺失。两力士头束发髻,赤足站立,发带飞扬,颈戴串珠项圈,胸前下坠璎珞,袒露上身,腰系齐膝短裙,系带打结后下垂于两腿间,帔帛头后绕半圆搭双肩呈八字形下垂于身两侧,一手握拳臂曲肘下伸,一手五指张开,手心向外,臂曲肘上举,双手戴腕钏。双臂及腹部肌肉隆起呈块状,显得魁梧雄壮,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格。左侧石立柱阴刻“大海更*難 **”题记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窟门左右两侧开两圆拱形大龛,龛内各圆雕一身天王造像,头部均缺失,发带飞扬,从残迹看似头戴兜鍪,坐于山形台座上,帔帛头后绕半圆搭双肩绕双臂飘向两侧。身着圆领铠甲,双臂、腹部分别饰虎头形肩吞和兽首腹吞,胸前饰两个圆形人面护乳镜,束捍腰、裙甲。小腿着吊腿并打结,足登战靴。右侧天王右腿盘曲于台座上,腿小圆雕一力士做托举状,力士左手上举托举天王右腿,右手用力扶山形台座,天王左腿下垂,足踩小鬼,鬼首缺失。天王左手抚膝,右手按长柄斧头于身侧。左侧天王和右侧天王基本相同,右手抚膝,左臂曲肘执于腹部。两天王束腰,腹部鼓起,体态威武雄壮。左龛右内侧竖阴刻“從侧知侧宽也侧,從宽知宽侧也宽。成。”题记。右外侧龛檐竖阴刻“*大师***出*弘****却辺,且***妻*福*,通慶 城行香石涴僧**”题记。右龛左外侧龛檐竖阴刻“团圆*宁**,愿***汆厚*”和“我********见*****。靖康元年*月**”题记。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前廊后壁正中开长方形窟门,窟门上部从左向右竖排阴刻开窟题记一方,题记“惟南瞻部洲大宋国修罗管界保安军德靖寨管下,小胡族第二十四指挥,施主惟那头首领吃多遇等壹佰壹拾人,各发愿心,自*资财,修造到石空佛堂壹所,大佛伍尊,小佛壹仟尊,并及观音、慈氏、十六罗汉,并已了必。愿皇帝万岁,重臣千秋,风调雨顺,天下人*,已后永为供养。惟那头:首领三班吃多遇、**行者,施主:卧怡、香遇、卧嵬、香遇、遇轻、吃多娘、吃多嵬、*逋、吃多娘、怡逋、讹*、旺*、三娘、**、*逋;惟那头:命舍*、屈*,施主:吴香、卧乜、吃多逋、乙香、卧移、吃多怡、怡*、细麻、遇麻、怡旺、遇*、**、**、**、**、浪*;惟那头:讹怡,施主:讹轻、*麻、兀埋、吃多纳、革乜、怡遇、香逋、屈移、吃多*;惟那头:卧乜、吴怡、香万,施主:卧怡、怡厢、乙逋、吃多嵬、*嵬、吃多逋、*乜、讹娘、孟香、青明*、屈移、赏*、赏嵬、怡名;惟那头:嵬乜,施主:细娘移、屈嵬、遇轻、革留、移嵬、乜移、吃多移、赏逋、乙埋、麻逋、卧移、沙遇、遇纳、羊厥、怡娘、吃多麻、赏吴、沙、吃多宁;惟那头:鬼,施主:屈奴、悖怡、卧香、讹乜、乙逋、孟怡、怡革、*名、障逋、乙乞、革名;惟那头:遇逋,施主:尾遇、吃多逋、吃多遇、香遇、吃多怡、黑子、屈遇、吃多移、乙怡、萌娘、卧乞;惟那头:移逋,施主:卧、怡、广遇、正娘、遇麻、旺怡;惟那头:啰厥,施主:讹轻、屈乜、吃多乞、勒*埋、屈怡、赏、吃多嵬、浪乜、煞香、*怡埋、遇娘;惟那头:屈乜,施主:移嵬、癿山、遇为、萌兀、讹怡、闹移、闹香、屈乞、嵬埋、屈名、怡、遇纳、岁遇、遇怡;地主:吃多香。右已.佛堂自元祐八年六月二十一日下手,至绍圣二年正月二十八日了毕。自后愿舍财施主增福增寿,合家安乐,绍圣二年正月二十八日,惟那头吃多遇,本族巡检胡。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后室平面呈长方形,平棋式窟顶,窟顶正中凸起高浮雕八边形攒顶藻井。窟正中置方形佛坛,佛坛残存3个八边形束腰须弥座,须弥座上承四层仰莲座,仰莲座中心有安置造像的凹槽,其中右侧仰莲座已损毁,推测佛坛上供奉的是三世佛,这在陕北宋金石窟中是非常流行的题材。佛坛上残存造像及石经幢残件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四壁面平直,壁面均凿方形大龛,正壁龛内圆雕15排,每排27身,共计405身坐佛,佛均结痂跌坐于带枝仰莲座上,头束低发髻,面相方圆,身着双领下垂式大衣,手施禅定印或双手拢于袖内。左壁龛前部下方开一山字字形龛,龛内圆雕一佛二弟子造像,头部均毁,有头光。佛结痂跌坐于仰莲座上,手施禅定印。其他壁面均浮雕圆雕15排坐佛,体态和正壁相同。右壁面和左壁面相同,主佛倚坐,双手抚膝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前壁面浮雕自在观音、十六罗汉、弥勒菩萨、弟子、协侍、供养人造像,每身造像一侧均阴刻题记,共计25方,题记除一方为游人题记外,其余均为捐资人姓名题记,全部为当地居住的小胡族及其他部族信众。石窟现已经采取了保护措施,石窟因未找见文保员,未能进入考察。

二号窟位于主窟左侧,平面呈长方形,穹隆顶,正壁前凿有凸形佛坛,壁面粗糙,不平整。窟右外侧檐阴刻“土地施主香逋”题记,从题记可知,二号窟供奉的是土地。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主窟前廊右外侧檐竖阴刻“元**廿日**”“明**郭涛”“明昌六年大水,六月二十四日,河水上到石空寺。”题记。从窟内四壁面水淹痕迹看,历史上石窟前的樊川河水量还是比较大的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主窟右侧的崖面上分布有圆形榫眼,崖面阴刻有在河水中觅食的水鸟,以及飞行的野鸡,游动的鱼和蛇,说明历史上的樊川山清水秀,河水量非常大,自然生态极佳。还有人物、花卉图案。人物有手持盾牌作战的士兵,也有头戴高冠的官员和头束高发髻,大脸呲牙的异域人物,从装饰来开,应早于石窟的开凿时间。在崖面上还有未完工的石窟,石窟阴刻草图可以看出,和主窟形制相似,草图阴刻前廊仿木构立柱,时代应和主窟属于同一时代。另外崖面上阴刻有“元丰一月廿九日白小大,*月廿六日白小大。”“白小大二月四日”“天碧银河欲**,月华四水照楼台。谁*万斛**子,撒向皇都一夜开。”“豆仲良千岁”等题记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石窟之旅-北洛河流域志丹县何家坬石窟

   题记中提到的小胡族,是唐中晚期内迁居住在当地的少数民族部族,期初为西夏党项部族,后归附于宋,辅助北宋保卫边塞,北宋时他们有一个固定的名称,称之为熟户。《宋史•吐蕃传》载:“内属者谓之熟户,余谓之生户。”其部族居住地就在今天的陕北志丹县洛河流域。北宋曾公亮和丁度所著《武经总要·卷一八》中在记录华池镇条下有这样的记载“自子午山狗道岭,至义征达磨洛河川保安军小胡族。”记载中提到的义征达磨就是今天的志丹县义正川和樊川。对于这些归附的熟户蕃部部众,《宋史·兵志》载:“蕃兵者,居籍塞下内属诸部落,团结以为藩篱之兵。”“其后分队伍,给旗帜,缮营垒,备器械,一律以乡兵之制。”其部族首领授以比较低的官职,受所在地堡寨管辖。战时率领其蕃兵冲锋陷阵保护北宋边疆的安宁,在北宋边疆战争中蕃兵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宋史·卷一九一·兵志》载:“德靖寨,西路同都巡检所领二十族兵七千八百五、马八百七十七。又小胡族等十九族兵六千五百九十六、马七百二十五。”德靖寨就是今天位于洛河川的志丹县旦八镇城台村。从何家坬石窟开窟题记中众多的捐资人姓名可以看出,石窟的开凿是以实力雄厚的小胡族为主,其中还有其他小部族,以家庭为单位捐资修造。而实力雄厚小胡族首领吃多遇担任德靖寨蕃兵第二十四指挥,其官阶为从八品三班奉职,所以何家坬石窟其研究宋代蕃兵制度以及蕃部族姓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另外崖壁上阴刻的岩画说明,早期这里就有先民在这里居住生活,其民族应为少数民族,时代也许是唐中晚期至五代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部族,亦有可能更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