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文化旅游图片 |
分类: 长城、古城(堡)、边寨遗址 |
地址:宁夏固原市区
年代:宋、明、清
级别: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固原,始名大原,汉置高平县,后魏置原州,后周该为平高,置总管府,唐末时始有固原之称。据明万历、嘉靖《固原州志》载:“周宣王时,玁狁内侵,至于泾阳。命尹吉甫将兵伐之,至于大原。原之名始于此,乃雍州泾河北之大原。后魏时于此置原州,后废。唐武德初,复置原州,皆因大原之旧名也。宋改为镇戎军,金为镇戎州,而泾原之名不废。唐贞元三年冬十月,吐蕃城故原州而屯之,故原之名始于此,今名固原,音同字不同也。”清嘉庆《大清一统志》对固原的历史传承有详实的记载,志载:“固原州,漢置高平縣,元鼎三年于縣置安定郡,後漢移郡治臨涇,以縣屬之。晉永嘉後,沒于氐羌。後魏仍曰高平縣,属新平郡。正光五年,置原州,並置高平郡治。後周改郡縣,俱曰平高,置總管府。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府廢,改置平涼郡。唐武德初,復曰原州。貞觀五年,置都督府。天寶初,仍曰平涼郡。乾元初,復曰原州,属關内道。廣德元年,沒於吐蕃,大中三年收復。廣明後,復沒吐蕃。宋至道初,建鎮戎軍,隸秦鳳路。金大定二十二年,升為鎮戎州。二十七年隸鳳翔路。元初復曰原州,至元十年改立開成府,至治三年降為州,隸陜西行省。明洪武初,降州為開成縣,属平涼府,成化中廢。弘治十五年,改置固原州,仍属平涼府。本朝因之。”
固原古城内出土汉代文物
固原西郊、南塬自古就是风水宝地,这里是古代原州达官贵族病故后安息之地,主人均为北周、隋唐时期朝廷重臣,身份显赫,手握政权。上世纪八十年代考古发掘出的墓志铭对固原古城的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史料价值。
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宇文猛墓志铭。平高人,大都督、大将军,原盐灵会交五州诸军事、原州刺史、盘头郡开国公
北周建德元年(572年)大利稽冒顿墓志铭。原州平高县民,征东将军、秦阳郡守。
固原史氏,“昭武九姓”中史国人,为中亚速特人,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沿丝绸之路商贸徒迁定居原州平高县(今固原市),北周时步入仕途,隋唐时史氏多人任职于朝,是固原少数民族贵族官宦大户。病逝后均葬于固原西郊史氏家族墓地。
大唐显庆三年(658年)史道洛墓志铭。原州平高县人,唐左亲卫。
《武经总要》载:“镇戎军,故原州城也,萧关都卢山朝那湫及泾水所出,即其境。唐至德中陷于吐蕃,自是三辅西无襟带之固。时宰臣元载上议曰:今西境极於潘原,吐蕃防戍在摧沙堡原州界,其间当西塞之口,接陇山之固,草肥水甘,旧垒存焉。吐蕃比毁其垣墉,弃之不居。其西则监牧故地,长壕大堑,重复深固,乘间筑之,可移大军居泾州,以为本根,分兵守石门、木峡、陇山关,北抵於河,皆连山峻极、不可越。置鸣沙县,为丰安军之羽翼,灵武五城为形势,然后居陇右之地,以至安西,是谓断匈奴之胫。图其地以献,量井泉,计徒庸畚锸,皆具而不果城。宋咸平初,诏曹玮修筑建军,自陇山而东,缘古长城开浚壕堑。初李继隆请城镇戎,朝廷询其事,弟继和奏曰:平凉旧地,山川险阻,旁扼夷落,为中华襟带。乃城之。故迄今为便。其东至泾州百八十里,西南至临洮军六百里,南至秦州四百七十里,西北至灵州五百里,即今之平凉府镇原县是也。”
《宋史·卷十六》载:“镇戎距天都山百里,西北则三川、定川、刘璠等寨,与石门前后峡连接,乃前汉萧关故地。东路沿边有天圣、乾兴、东山、彭阳四城,与原州平安、开边等寨相错。其东南则渭州瓦亭寨,与狮子、拦马、平泉三堡平列,无险可恃。元昊见李文贵不还,与张元等议,元曰:“中国精骑并聚诸边,关中少备。若重兵围胁边城,使不得出战,可乘间深入,东阻潼关,隔绝两川贡赋,则长安在掌中矣。”金宣宗兴定三年六月十八日,地震城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起夫二万人重修。现存固原古城内城就是明代在宋镇戎军城基础上重修的。
明嘉靖十年十一月复刻立的地震刻石。刻石记述了“维金兴定三年乙卯六月十八日己时地动自西北,镇戎城壁屋宇尽皆摧毁,黎民失散。至兴定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兴工,差军民夫二万余人,再行修筑,至五月十五日工比复旧。有总领都提控军马使镇戎州太守监修,德政无私,军民皆*,使西戎不敢侵犯,安居民乐,*归本业****庚辰五月十五日勒石壁左至。明嘉靖十年十一月朔日,信士蒲玮恐又磨灭,以石易砖,重拜勒于壁右。”
到了明代“固原、环县北至宁夏,灵州、花马池,大约六百余里。中间多山溪草莽,居民鲜少。其地自古至今,无郡县之建。北虏住牧黄河套,离花马池营二十里。每大举深入,必先犯固原,而后至平凉、凤翔、临巩。”为防御北元,明代加强了固原的防御,明初于北宋镇戎军城旧址置巡检司,并且修筑固原内城。明万历、嘉靖《固原州志》载:“洪武初,固原止设巡检司。正统十四年(1449年),北虏阿渠寇陕西平凉。景泰元年(1450年),始筑固原城。三年(1452年),立为守御千户所。”同时“苑马寺奏修固原城。”。
明景泰二年(1451年)《重修镇戎城》铭文方砖,出土于城墙内。铭文记述了陕西苑马寺长乐监监正奏修固原城原因及修城经过,并记述了在修城过程中发现金兴定四年重修镇戎州城铭文砖和铭文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