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广胜寺下寺
标签:
历史文化旅游图片 |
分类: 古迹寻游之晋、冀、豫、鲁 |
位置: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镇霍山南麓
年代:元、明、清
级别: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寺历史沿革和上寺相同,据寺内现存碑记载,金皇统元年(1141年)至贞元元年(1153年)赵城县董村民众捐资重修,金末被兵火焚毁。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重修,大德七年(1303年)八月六日平阳大地震,寺院被毁,大德九年(1305)重建大佛殿,至正二年(1342)重建地藏殿。明成化八年(1472年)至成化十一年(1475年)重修中大殿并塑造佛像。成化十二年(1476年)重修前佛殿。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关中地震寺院损坏,天启二年(1622年)重建大佛殿并重塑造佛像。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修,三十四年(1695年)平阳地震寺院受损,四十六年(1707年)金妆前殿佛像,四十八年(1709年)重修地藏殿,五十年(1711年)重修寺院。雍正六年(1728年)修葺,十二年(1734)金妆下寺地藏观音等佛像。乾隆二年(1737年)创修佛龛,八年(1743年)妆金佛像,十一年(1746年)修葺前佛殿创建钟鼓楼及中大殿前月台,五十六年(1791年)修葺。1928年主持僧贞达与地方官员、乡绅们商议,将大佛殿元代壁画和前佛殿明代壁画共计四幅,以银元1600元出售给美国文物贩子华尔纳、普艾伦、史克门等人,所得费用于修葺寺院。今后西配殿前1929年刻立的《重修广胜下寺佛庙记》碑文中有详实的记载。壁画现分别藏于美国纳尔逊博物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太岳中学移住广胜下寺前佛殿,殿内造像壁画等遭到破坏,损失殆尽。下寺现存建筑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有山门、前殿、钟鼓楼、后大殿、西垛殿、西配殿。金、清、民国碑刻数方。
山门,创建年代不详,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在前后檐下又施一道腰檐,远观似重檐式建筑。原有泥塑四大天王造像,今不存,故名天王殿。












二十八宿壁画中东方苍龙七宿和北方玄武七宿壁画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众”
东方苍龙七宿“为角亢氐房心尾箕”及南方朱雀七宿中的一宿





后大殿,元至大二年(1309年)、至正二年(1342)重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五十年(1711年)重修,雍正六年(1728年)修葺,十二年(1734)金妆地藏观音等佛像。面阔七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顶,琉璃兽脊、鸱吻,琉璃瓦剪边屋面。前檐下正中三间分别置格扇门,左右两稍间置格棂窗。檐下柱头五辅作单抄单昂重拱。殿内八椽前后乳袱用四柱梁架,前后曹用两列内柱,柱上用大内额上承四椽袱平梁。殿内靠墙依内柱砖砌长方形佛坛,佛坛上有元代泥塑三世佛、文殊、普贤二菩萨及协侍菩萨共计六尊造像,一协侍菩萨已不知所踪。
四壁原有元代彩绘壁画,东壁“药师佛佛会图”,西壁“
炽盛光佛佛会图”,山墙“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佛教题材壁画,1928年主持僧贞达与地方官员、乡绅们商议,为了筹款修葺寺院,将大佛殿元代东壁“药师佛佛会图”和西壁“ 










前檐下东西两次间墙面嵌有石碣七方,碑文记述了重修寺院,金装佛像及施田供灯经过。
金贞元元年《董村重修太上佛神庙志》

元至正二十七年《祭霍山广胜寺明应王祈雨文》

清康熙四十八年《重修地藏殿碑志》

清康熙辛卯年《重修广胜下寺碑记》

清雍正九年《施田供灯碑记》

清乾隆十一年《广胜下寺合会出资置买地畆永供水陆序》
西垛殿,元至正五年(1345年)重建,清代重修。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前有插廊。前檐下当心间置格扇门,两次间置格棂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