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大地戏曲文物遗存之牛王庙戏台

标签:
历史文化旅游图片 |
分类: 古迹寻游之晋、冀、豫、鲁 |
位置:山西临汾市魏村镇魏村
年代:元、清
级别: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牛王庙戏台为牛王庙附属建筑。牛王庙,因庙内主奉牛王(广禅候),以及马王和药王三位神灵,又称之为三王庙,亦名广禅候庙。从现存戏台石立柱上的题刻可知,庙创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损坏,至治元年(1321年)修葺。庙宇后毁,明清时期重修。现存建筑中唯有戏台为元构遗存,清代修葺,正殿及东西配殿均为清代重修遗存。和王曲东岳庙进入国保单位的身份相比,牛王庙确实有些委屈。
戏台,平面正方形,单檐歇山顶。戏台四角立四根立柱,支撑上部四根粗大圆木额枋,两山后部设辅柱,辅柱后砌墙,辅柱前敞开。戏台三面敞明,方便观众观看,这也是元构早期戏台的特征之一。台口两立柱为石质立柱,设有木质辅柱,立柱为抹棱方形,正面雕牡丹及童子图案,两立柱抹棱角处分别刻有题记“蒙大元国至元二十年(1283年)次癸未季春竪。石泉南施石人秀”“维大元国至治元年(1321年)岁次辛酉孟秋月下旬九日。石匠赵君王”。两方题记为戏台确定了建造年代和修葺年代。
四面粗大圆木额枋上施斗拱,四面补间各两朵,转角各一朵,斗拱均为五辅作重昂计心造。承托平檩,四角承托抹角梁,井口枋。上承木构藻井。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殿前建有月台,正殿前檐建有卷棚顶过廊,与月台献亭相连。献亭平面方形,十字歇山顶。从献亭柱础石看不是清代之物,应是原有建筑遗存,清代重修利用。正殿前檐下悬挂大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广禅候殿”木匾。殿内有清代彩塑造像七身,分别为牛王、马王、药王以及侍者。存清代碑刻三方。
殿内存小木作神龛,一侧有彩绘人物,做工不俗。为庙会期间民众抬龛出游。
清光绪年间《憶我西社》碑,碑文详细记述了光绪光绪十三年至二十四年间,周边六社十五村群众募化重修牛王庙经过。
清同治三年年《牛王庙圣会》碑,碑文记述了七社祀奉牛王庙原由及过程。
清道光二十五年重修牛王庙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