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边寨之金斗关

标签:
历史文化旅游图片 |
分类: 长城、古城(堡)、边寨遗址 |
位置:甘肃省镇原县新城镇断坬
年代:北宋
级别:无
金斗关,位于靖夏城(今镇原新城)西北一个叫断坬的地方。一条南北走向,宽约50米深沟截断东西两塬,东西两塬塬面不足百米,两塬南北均是自然沟壑,关口修筑在东塬口。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是靖夏城防御的前沿,也是宋夏边境上的重要关隘之一。

据《武经总要·卷十八》载:“陕西路:原州。铁(截)原寨,东至新城镇二十五里,西至渭州界十里,南至耀武镇十里,北至平安寨三十里。”按此史料记载距离,金斗关或许就是张守约驻守的截原寨。金斗关西六里也有一座曹城古城遗址,近年考古发掘显示是宋代古城遗址,也是有可能是截原寨,两座古城遗址必有一座是记载中的截原寨,但绝对不会有第三者。
清康熙版《镇原县志》载:“铁原古寨。辑志宋有截原寨并入新城镇。铁字即截字之谓。辑志考,宋有张守约主原州截原寨,降羌酋水令逋等十七族,一万八千帐于此。其地在今新城镇西。”“新城故城:宋为镇,熙宁三年(1070年),省截原寨入焉。”《宋史·地理志》载:“原州,望,平凉郡。镇二:新城(熙宁三年(1070年),废截原砦入焉。)柳泉。”元代脱脱《宋史·张守约传》载:“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以荫主原州截原寨,招羌酋水令逋等十七族万一千帐。”
张守约和王安石、欧阳修、种鄂是同时代的人物,据《宋史·张守约传》载,其参与了元丰四年(1081年)五路伐夏,后进为环庆都钤辖、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卒于任泾州知州期间,奉诏回京的路上,年七十五岁。从史料记载分析,张守约生卒时间大概为天禧年间至元祐年间(1015年-1094年)。张守约步入仕途是因其祖上功德而主原州截原寨开始的,那么截原寨其修筑时间下限不会超过庆历年间(1041-1048年)。作为北宋新城镇西面防御的门户,其筑城年代也应当和新城设置镇的时间密不可分。截原寨废于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并入新城镇。
寻访当地居民告知,金斗关和北宋张将军有关,但不知道其姓名。金斗关关城夯土城墙上世纪五十年代还存在,沿东塬塬边修筑。在修建公路及开垦农田中被毁,今在塬边存少量城墙基址,没有知情者指点,很难发现是城墙基址。在关城东50米处修筑有烽火台,今保存完整。沿塬两侧的山峁处均建有烽火台,现大部分均有遗存。北宋初期新城镇截原寨一带均为羌部水令逋等十七族控制地带,这些蕃部在张守约驻守截原寨期间,发生过交战,兵败后一万八千帐全部归附于宋,稳固了边境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