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边寨之得胜寨

标签:
历史文化旅游图片 |
分类: 长城、古城(堡)、边寨遗址 |
位置: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硝河乡硝河村。
年代:北宋、金、明、清
级别: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得胜寨,明清称之为硝河城,为北宋渭州(今甘肃平凉)山(六盘山)外四寨之一。《元丰九域志·卷三》载:“(德顺军)寨五。天禧元年置羊牧隆城,二年置静边。天圣六年置得胜,领开边堡。”。 《武经总要·卷十八》:“德顺军。德胜寨,旧属渭州,天圣中筑,与隆德、静边寨抵秦州界。东南至军八十里,东至李武堡一十里,西至边壕一十里,南至笼竿城七十里,北至怀远城二十里,又西至界瓦川会百五十里,即西蕃笼谷也。此武延川戎马来路,有摘星、开边二堡。”
北宋康定二年(1041年),西夏景宗元昊率领十万大军沿葫芦河南下攻宋,与宋军在据得胜寨南五十里的好水川口发生激战,宋军大败。时韩琦闻夏军来攻,命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率兵数万,自镇戎军(今宁夏固原)经怀远城、得胜寨(今西吉县将台北),抵羊牧隆城,出夏军之后,伺机破敌。如不利于战,则据险设伏,待夏军回师时截击。任福与泾原驻泊都监桑怿未听从韩琦之命,结果在好水川口中计,兵败被杀。《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八》载:“得胜寨州东南五十里。《宋志》:寨东去怀远城三十里,曹玮所置,领开边等堡。赵元昊寇渭州,薄怀远城。韩琦使任福将兵自怀远去得胜寨,至羊牧隆城,出敌后,是也。又高家堡在州西四十里,旧为戍守处。”

《金史·地理志》载:“德顺州辖县六、寨四、堡一:陇干、水洛、威戎、隆德、通边、治平县;静边寨、得胜寨、宁安寨、怀远寨;中安堡。”金天会九年(1031年)攻占德顺军沿用宋置,皇统二年(1142年)属隆德县所辖。固原博物馆收藏有一枚金代“大定四年”款“得胜寨印”铜制官印。至正大四年(1227年)四月,元攻克隆德县后,得胜寨废弃。明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徐达攻占隆德县后,赐予朱元璋养子黔宁王沐英牧地。明洪武年间城内建清真寺。明成化四年,土达满四等据石城堡反明,曾占据古城。《硝河城志》载,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陕甘总督左宗棠上书朝廷升固原为直隶州,设硝河城置州判,属固原直隶州。城内设有固原直隶州硝河城州判衙署一座,
驻守千总一员、马兵二十八名、步兵五十八名、守兵十八名,设固原城守城分防硝河城汛千总衙署一座。硝河城“邑领五堡共计九百四十余户”。历史上硝河城药铺、商铺、钱庄云集,生意兴隆。在当地流传有“七大家、八小家、二十四云户家”民谣,也证明了昔日古城的繁华。1920年毁于海原地震。
1936年9月,红一师三团在团长阮金庭、政委萧锋率领下,进驻硝河城,在此驻扎40多天,其间成立了硝河乡苏维埃政府。10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一、二方面军在西吉县将台堡会师,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设在硝河城内。北城土崖下现存有数孔窑洞就是当年红军在古城内挖的居住之所。
古城修筑于葫芦河西岸台地上,依山而建,平面呈长方形。南城依山势而建,北城依高出地面数米台地而建,台地四壁削立,唯有一条狭窄小路可登。南北二城中间为平地,古时建有商铺,以及居民房屋。南城西南角山顶建有烽火台,西墙沿山势而建,接近城中间位置折向西北一段,又折北至北城。南墙顺山势而下至平地,山下城墙居民耕种被破坏。东城墙仅存北段部分残迹,东北角被葫芦河河水冲毁。东城门瓮城保存完整。北城墙建于台地边沿,城墙外为自然沟壑。古城设有东、南、西三座城门,东城门瓮城完整,南门、西门遗迹尚存。古城四周建有护城壕。北城东南角尚存方形夯土墩台一座,城内正中存有T形夯土墩台一座,为原千总衙署遗存。从遗址现存看,北城应为衙署办公区域。古城内外近年来时有北宋、西夏、日本等古钱币出土,1984年一次性出土北宋钱币窖藏3吨多,1994年出土窖藏日本宽永通宝古钱币近1吨,截止今日累计共计出土钱币达20余吨,这足以说明硝河古城当时的繁荣。《硝河城志》载当时硝河城“寸土寸金,方圆数千里的商贩、驼队云集此地”。
南城南城墙依山势而建
南城西城墙及烽火台
原千总衙署遗址
北城
北城墙
北城东北角被河水冲毁
北城东南角的墩台
东门瓮城
东城墙及护城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