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南海观音--新绛福胜寺

标签:
历史文化旅游图片 |
分类: 古迹寻游之晋、冀、豫、鲁 |
位置:运城新绛县泽掌镇光村
年代:元、明、清
级别: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胜寺,创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太宗李世民敕建,金大定三年(1163年)赐名“福胜院”,宋、元两代曾予补葺,明弘治十六年(1498年)又加以重修。寺院座北朝南,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弥陀殿、后大殿等四进院落,两侧有钟鼓、楼雄,十殿阎君殿、三星娘娘殿、东西配殿、厢房等建筑。碑刻数方,弥陀殿、后大殿内均存金、元、明彩塑造像。去时多次咨询,福胜寺不对外开发,彩塑难得一见,
所以有心理准备,尽管趴在门缝中窥其一角,但也给我带来了心灵上无比的震撼,彩塑精美绝伦,无与伦比。
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四椽袱通檐用两柱梁架。两侧建有钟鼓楼。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增建的牌坊。左右两侧为十殿阎君殿和三星娘娘殿。
弥陀殿,为元代遗构,明弘治十六年重修。面阔、进深均五间,四周围廊,重檐歇山顶,五铺作双下昂斗拱,梁架四椽袱与后乳袱在金柱上相互搭交。前檐当心间辟格扇门,前檐廊柱清代增建砖砌八字墙,嵌有清咸丰四年《重修城碑记》碑刻四方。围廊下立有清代碑刻数方。次间外墙存有少量壁画。
殿内中心设佛坛,佛坛上彩塑弥陀佛及胁侍观音、大势至。弥陀佛,螺髻,跏趺端坐于仰莲座上,左手置于左腿上,右手向上屈指,作说法印,神态自若。佛像面色重金,面相平和又带有几分威严。两眼下视,嘴唇紧闭,高大端庄,肃穆安祥。身后背光分为两部分,内一层牡丹花图案,花枝缠绕,色彩艳丽。外围一层是火焰背光,施金上彩,错落有致,高至殿顶。束腰仰莲须弥座高大,仰莲座的花瓣背面均有人物、花卉等彩绘图案,须弥座束腰部分塑有六个小“金刚力士”。两侧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立于莲座之上像,身躯前倾,形象丰满圆润。胁侍大势至菩萨发髻高耸,上身袒裸,配戴项饰,缀饰璎珞。袒胸露臂,面部丰润端庄,肌肤敷以淡淡的肉粉色,晕染自然柔和,臂、腕著钏。发辫垂搭两肩,圆润的双肩凸显女性之貌。肩搭石绿色披帔,帛带于颈部贴体侧垂于座上。内着红色贴体垂曳长裙,裙摆垂覆于脚面,衣褶自然悬垂,尽现绮罗衣料柔软飘动的质感。腹部系带打结,腰束描金围腰。衣裙上的图案纹饰精细逼真,色彩简淡内敛。菩萨跣足直立于莲座上,莲叶宽大饱满,花瓣均贴金饰。腰肢微弯,身材形成曲线,微妙的动势传达女性柔美之态。左胁侍观世音菩萨头戴宝冠,中有化佛,高鼻柔唇,表情静穆柔和,面相庄重而慈祥。胸配璎珞,下系红色长裙,裙衣束腹结带,衣裙下摆衣褶左右分开,长裙及踵,衣褶分明,赤足而立。整体塑像肃穆洁净,庄严和谐,令人望而生敬。
弥陀殿内两侧,有金代补塑18等罗汉及明代加塑的四大天王。罗汉神态各异,举止无定,坐卧自如,栩栩如生。四大天王,头戴花冠,手持法器,威武雄健,面相慈善。但无缘一见,甚是遗憾。以下图片来此与网友拍摄,借此展示给大家。
后大殿,又称藏经阁,面阔七间,上下二层,上层建木构藏经阁,下层砖砌三佛洞,洞内塑有释迦及胁侍观音、地藏,弥陀及胁侍文殊、普贤,药师及胁侍日光、月光菩萨。均为元代彩塑作品,过去当地百姓为了保护造像遭受损毁,在洞内砌墙把造像封堵在墙内至今,造像保护极好,整个彩塑如新塑一样。
东厢房内残存的彩塑造像。
琉璃弥勒佛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