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内最大的关帝庙--关王庙

标签:
历史文化旅游图片杂谈 |
分类: 古迹寻游之晋、冀、豫、鲁 |
位置:山西运城市盐湖区红旗西街
年代:明、清
级别: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王庙创建于元代,明正德五年至七年(1510-1512年)扩建。关王庙坐东面西,沿中轴线依次建有木牌坊、山门、献殿、享亭、正殿、寝宫、钟鼓楼等建筑。是城最大的关公庙。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庙宇损毁。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巡盐御史吴楷及盐商大贾重建。现存建筑有山门、献殿、正殿、春秋楼和明代关公铸铁像、铜香炉、铜镜、关帝签谱碑刻及清代关公坐像、骑马像碑刻等文物。关王庙现为运城盐湖区博物馆。
山门,修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悬山顶。前后八根檐柱均雕盘龙石柱。
献殿,修建于明正德五年至七年,清咸丰七年(1857年)重修。面阔三间,进深四檐,单檐卷棚顶。献殿修建于青砖台基之上,台基有雕刻精美的石雕护栏板和石狮子一对,殿前有明代铜香炉,殿内有明代大铜镜和关帝签谱碑刻和明代铜镜,关帝签谱碑刻为国内已知最早的关帝签谱。
正殿,明正德六年(1511年)重建,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损毁,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巡盐御史吴楷住持重建。砖砌台基,石条压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七檐,单檐歇山顶,琉璃饰屋面。前檐和献殿后檐几乎相接。八檩前廊式构架,柱头斗拱五踩双翘,平身科出斜拱,雕龙头、象鼻耍头。前檐辟格扇门,覆盆式石柱础。殿内悬挂“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鎏金“乾坤正气”匾额”。殿内梁架彩绘金龙、仙鹤、祥云图案。后檐出抱厦一间,两根檐柱均雕盘龙石柱。
春秋楼,民国三层建筑。楼前有移入的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所立 ,额提“大观圣作之碑”。碑文楷书,记述了北宋“八行”取士科教育制度的情况。碑身四框浅刻卷龙纹、缠枝牡丹等。碑额为蔡京所提,宋徽宗赵佶撰文并书丹。碑面多有残损,碑文不能连贯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