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2017-01-05 10:34:50)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图片

分类: 古塔魅影
        兴教寺塔位于陕西西安市长安区兴教寺内内,是佛教传播史上著名的人物、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窥基和新罗弟子圆测的舍利墓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楼阁式塔,展现了佛教沿丝绸之路传至长安后的发展及其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其所在的兴教寺为佛教唯识宗祖庭之一,兴教寺三塔即为唯识宗的三位祖师墓塔,在佛教传播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961年3月4日,兴教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玄奘舍利塔

唐太宗贞观三年,玄奘沿丝绸之路前往天竺求取真经,历时17年,于贞观十九年(645)携带大量佛经返回长安。史书记载玄奘回到长安时,市民闻讯纷纷前往迎接,唐太宗也在朱雀大街举行盛典,亲自迎接,礼遇非凡。玄奘回国后在长安弘福寺、大慈恩寺、玉华宫三大译经地潜心翻译佛教经典,历时19年,共翻译了梵文经典74部、1335卷,他还根据自己在取经途中的游历见闻,著作了《大唐西域记》等书,对中亚、印度及巴基斯坦的古代历史和地理都作了详实的记载,成为研究中西亚交流史的重要资料。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玄奘圆寂于玉华宫(今陕西铜川境内)。唐高宗遵照玄奘"择山涧僻处安置,勿近宫寺"的遗言,将火化后的遗骨葬于西安东郊水东岸的北鹿塬上。唐总章二年(664)迁葬于少陵原,修建墓塔,因塔建寺,以资纪念。后唐肃宗为玄奘的舍利塔题写了塔额"兴教"二字,寓意大兴佛教,从此佛寺名为兴教寺。兴教寺塔就是玄奘的灵塔,又名玄奘舍利塔,唐三藏塔。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玄奘舍利塔由石灰石石块砌成,作单层造。塔体外方内圆,造型简洁,比例适度,坚固朴实。墓塔全部是用砖砌筑而成的,塔通高21米,是较大型的墓塔,塔的平面呈四方形,五级,楼阁式,每层的边长5.2米,向上各层逐级内收,收分较大,因此塔身稳重坚固。塔身下为低矮的台基。第一层塔身的南面辟有砖砌拱门,内有方室,供奉着玄奘的塑像;北面镶嵌着唐文宗开成四年(830)篆刻的《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铭文详细记载了玄奘的生平事迹,共76行,满行42字左右,总计约3000字。由唐刘轲撰文。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二层以上塔壁作枋木结构,每层每面用四根八角形倚柱分成三间。檐下用砖隐砌出最简洁的斗拱,在其它建筑物上是少见的。塔檐采用叠涩砖挑出和收进的做法。第一、三层砖用菱角牙子挑出,以上到十一层砖均逐层挑出,然后又逐层收进。挑出的檐砖逐层加大,使叠涩呈现出向内曲的弧形曲线,檐角缀风铃。这是唐代叠涩塔檐的艺术特点。每层挑出较大的叠涩出檐,砖层较多,更显楼阁式塔的意味。塔顶置巨大的方形塔刹,刹座为四瓣仰莲,上面承托覆钵、莲瓣、宝瓶和宝珠等。各层均为实心,不能登临。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窥基舍利塔

窥基是玄奘的大弟子,或称灵基,俗姓尉迟,字洪道,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其著述常题名"基"或"大乘基",所以《开元释教录》始作窥基。窥基生长于以武功受封的贵族家庭中,祖父尉迟懿是隋朝宁国公,父亲尉迟敬宗是唐朝开国公,伯父尉迟恭是唐朝名将,受封鄂国公,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唐贞观十九年(645),玄奘东归长安,专注传译事业,并着意物色、培养传法的人才。偶然在路上遇窥基,见其眉目秀朗,举止大方,便有意度他为弟子,亲自去和他的父亲商量,得其允许。但因为窥基出身贵族,出家须经手续,直到贞观二十二年(648)十七岁时,才正式舍家受度为玄奘弟子。先住弘福寺,同年十二月随玄奘迁入大慈恩寺。高宗永徽五年(654),复有朝命度窥基为大僧,并应选学习五印语文,这时他年二十三岁。两年以后,即应诏参顶译经。从此,他一直跟着玄奘参加慈恩、西明、玉华等的译场,随从受业。麟德元年(664),玄奘在玉华宫译场逝世,译经事业中止。窥基重新回到大慈恩寺,专事撰述。以后曾有一段时间,在他的祖籍附近游历,沿途仍讲经造疏,从事弘化。他还曾在五台山造玉石文殊像,写金字"般若经"。

永淳元年(682)十一月十三日,窥基在慈恩寺翻经院圆寂,年五十一岁。十二月四日葬于樊村北渠,靠近玄奘茔陇。后于文宗太和三年(八二九年)七月启塔荼毗,迁入平原新塔,位于玄奘舍利塔的西侧。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窥基舍利塔坐北朝南,为方形三层楼阁式砖塔,高6.76米,底层边长2.4米。层间叠涩檐下施一排菱角牙子,塔顶平砖攒尖,置宝瓶式塔刹。底层龛室内有窥基泥塑像,北壁嵌有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大慈恩寺大法师基公塔铭并序"碣。二层南壁镶有"基师塔"砖铭。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圆测舍利塔

圆测是新罗(朝鲜)王的孙子。随遣唐使来到长安,他精通梵语,熟悉汉文,后拜玄奘为师,是唯识宗的继承人之一。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武则天当政时期,圆测颇受优待,每遇中外名僧论道,必邀圆测首位开讲。垂拱年间(685~688),圆测受诏助中印度僧地婆诃罗译出经论十八部、三十四卷,武则天写序于各经之首。此时,新罗王数次上表,请圆测师回国,弘扬佛法。但因武则天垂情惜才,婉言拒之,是以未能回国而留居大唐。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证圣元年(695),圆测再一次应诏助于阗僧实叉难陀译经。然译事未终,即卒于佛授记寺,时为万岁通天元年(696)七月二十二日,临终前,圆测嘱咐弟子将自己陪葬在师父的舍利塔旁。火化后弟子慈善分其遗骨,带回长安,葬于终南山丰德寺东岭上。北宋政和五年(1115),同州龙兴寺僧广越,又取丰德寺东岭上测师遗骨一份,葬于兴教寺玄奘塔之东侧。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圆测舍利塔与窥基舍利塔形制几同,通高7.10米。底层龛室置圆测泥塑像,北壁嵌"大周西明寺故大德圆测法师舍利塔铭并序"碣。二层有"测师塔"砖铭。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古塔魅影之陕西长安兴教寺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