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齐书》记载,杏花村的酿造史自北齐河清年间(561--564年)始,历经唐、宋、元、明、清,至今1500年没有间断。遗址为宋代"甘露堂"原址,现存作坊遗址为堡墙式院落,由南北两组院落组成, 老作坊建筑已有800余年历史,现有元、明、清时期建筑50余间,被认为是国内保护最好的古代酿酒场所,2006年被确定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杏花村芦家街有一处古迹叫申明亭,创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清代进行过修缮,是一个读法﹑明理﹑彰善抑恶﹑剖决争讼小事﹑辅弼刑治之所。申明亭侧有一古井名曰古井亭,水清甘冽,是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水源,2005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考证,这口古井比申明亭更早,为宋代形制,应该是著名的“甘露堂”旧址。此井为汾酒酿造之水源。

1875年,(光绪元年)汾阳南垣寨乡绅王沄在申明亭旁投资开设宝泉益酒坊,生产经营汾酒。1915年宝泉益兼并“德厚成”“崇盛泳”两家作坊,改名为“义泉涌”,并送老白汾酒到美国旧金山参加万国博览会,一举夺得甲等大奖章,从此名声大噪,声名远播,引起山西都督阎锡山的重视,题匾赠额,发布令文,倡导大力发展汾酒产业。1919年,义泉涌伙同其他五大股东筹资设立晋裕汾酒公司,开始了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股份制公司化经营,并在太原桥头街设立经销处,产品行销全国。1924年,在中国第一部《商标法》颁布的第二年,晋裕公司注册了高粱穗牌中国的第一枚白酒商标。随后兼并了义泉涌,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



到1937年,日本人占领太原,晋裕公司遂歇业停产,杏花村汾酒产销陷入低谷,直到1948年汾阳解放,人民政府成立了公有商行,着力恢复汾酒生产。1949年又设立国营杏花村汾酒厂,并为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生产了国宴用酒,从此,汾酒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直到60年代初迁址到新厂区。
从1875年到1960年,汾酒在此老作坊生产经营了85年,诸如荣获巴拿马大奖章、第一家白酒股份制公司、中国第一枚白酒商标、第一国宴用酒等大事,都发生在这里,见证了汾酒近代史上的辉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