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水洞沟(一)

标签:
历史文化旅游图片 |
分类: 古迹寻游之甘、陕、宁、青 |


水洞沟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被国家列为全国文物保护的100处大遗址之一、"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荣获"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银奖。
1919年,比利时传教士肯特在途经水洞沟时,落脚在水洞沟村的“张三小店”。偶然间,肯特在水洞沟断崖上发现了一具犀牛头骨化石和一件经过人工打制的石英岩石片。不久,他在天津遇到法国地质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并把自己在宁夏的发现告诉了他。1923年6月,桑志华和著名学者德日进在结束对甘肃部分地区的考察之后来到水洞沟。他们信步走到断崖边,发现了裸露在地表的哺乳动物化石。不久,一场历时十二天的考察发掘就此展开,他们总共发掘出了300多公斤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主要包括石核、刮削器、尖状器等旧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