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19741127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石窟之旅-黄河流域中卫石空寺石窟
(2016-08-03 08:53:54)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图片
分类:
宁夏石窟
石空寺石窟,位于中宁县石空西北双龙山的南麓。双龙山在古代被称为石空山。这里背山面水,风景秀丽,可谓真正的青山绿水,非常清秀。曾经明代杨郁有诗赞曰:“古洞仰观北拥山,洪涛俯瞰水东流,倚遍危栏情未已,淡烟衰草夕阳中”。从出土的明代嘉靖年间碑记看,石窟在明代大规模维修和扩建过,是这一佛教石窟变成了三教合一的石窟,这也从出土的明代的彩塑造像得以验证。
石窟前的寺庙建筑遗址。
石窟前建有寺院,寺院中还有各类神佛塑像。可是因为这里是腾格里沙漠的南缘,风沙大,另外在晚清时期社会动乱,导致寺院荒废,石窟逐渐被流沙埋没。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仅存一个俗称“九间无梁洞”的石窟和洞前的寺院了。里壁并列着三个佛像,东西两边各置佛坛。虽然造像有些残损,但这些明代的彩塑仍然显得十分精致;壁面彩绘的有佛教故事,窟顶有彩绘图案,描绘细腻,精美绝伦。正是由于风沙的掩埋,才得以保存下来如此精美的明代彩塑造像,从出土的造像看,以罗汉彩塑造像最多。
出土文物陈列在新建的博物馆中
。
出土的明代玉皇大帝的彩塑头像。
出土的原大雄宝殿双龙腾飞木雕版。
石空大佛寺石窟开凿于唐代。据史书《陇右金石录》、《甘肃新通志》记载:"石空寺以寺得名,寺创于唐时,就山形凿石窟,窟内造像皆唐制。"可以说,它是唐代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宗教文化遗址,1961年被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据史料记载,大佛寺分上、中、下三寺,共有石窟十三个,自西向东分别为焰光洞、万佛洞、石子观音洞、老君洞、三清洞、玉皇洞、无量洞、九间无梁洞、财神洞、药王洞、娘娘洞、龙王洞、睡佛洞
。
中寺是九间无梁寺洞,它是整个石窟中心。这个洞宽敞宏大,宽一百二十五米,高约二十五米,进深七百二十四米,上面有三个大佛龛,正中大龛为一龛五身群像,本尊是石胎泥塑的释迦牟尼佛座身,高五米,螺发,圆脸、长眉大眼,耳垂至肩,袒胸盘膝,身穿红色袈娑外衣,姿熊雍容温和慈祥,左右两菩萨头戴花冠,颈佩璎珞,袒胸露臂,腕戴钏镯,著贴身长群,系彩色腰围,脸部丰满,长
眉大眼,鼻子微微隆起,颌下有条弧线,额正中眉宇间有一颗红色吉祥痣。造型似盛唐时风格,形熊动人,原有阿难,迦叶两弟子像站陪,现已倾倒毁坏。後壁为火焰光环,两侧有彩色壁画,从脱落的部分观察,壁画有里外两层,外层绘有佛经故事,如迦叶渡海等人物造型,色彩运用、气氛渲染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手法。里层时代更早,颜色多已氧化。从色调看,与敦煌唐代彩绘相似。石窟两壁均有各种佛像,分三排陈列,都是盘腿而坐,身著袈裟外衣,每排八、九尊,据称共八十八佛。窟顶绘有彩色番莲花图案的藻井,窟底为方砖铺地,可站立三百多人礼佛
。
石窟所在的双龙山上的明代长城烽燧遗址。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周旧邦木坊
后一篇:
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水洞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