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甘肃省西和县石峡镇高灯村八峰崖
年代:宋、元、明、清
级别: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号窟为娘娘殿,共七尊塑像.三位娘娘皆面南背北.她们自西向东依次为催生娘娘,金花娘娘和送子娘娘,其余为侍者等。为清代和现在塑像。
七号窟共四尊塑像,清代,皆面东背西,从南向北依次是太阳神,月亮神和药王孙思邈,药王前有一侍者。

八号窟共三尊塑像,明代,为一佛二菩萨.皆面东背西。中间莲座上是如来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右为普贤菩萨,骑坐白象.左为文殊菩萨骑坐狮子。



九号窟共三尊塑像,明代,为一佛二菩萨,皆面东背西。中间莲座上是如来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右为普贤菩萨,骑坐白象.左为文殊菩萨骑坐狮子。
第十窟地藏殿,共有15身造像,南壁为弥勒佛,面北背南,结跏趺坐。弥勒佛佛衣褶宽松,形体饱满,微笑自然,表情逼真,神态生动,造像精细,原作为明代作品。遗憾的是最近此弥勒塑像已被涂上新的鲜艳色彩,掩盖了原貌。靠北西壁有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以及其他造像,都已被涂上新的鲜艳色彩,掩盖了原貌。



第十一窟:祖师殿,造像7尊.主尊是无量祖师,祖师面东背西,背屏华丽神秘,身穿甲胄,足踏龟蛇,右手持剑,左臂前举,右腿稍曲,左腿微展,倚坐虎凳,目视前方。龛下南北两列是文官武将,每面各三身,两文一武,其中包括龟蛇二将。造像神态木讷,姿势呆板,为清代塑像。


第十二窟三官殿,共7尊造像,三官面东背西,由南依次为水官,天官和地官。三官塑像的下面站立2列将官,分靠南北,每面各立一文一武。




第十三窟:是八峰崖石窟中塑像最多的一龛,正龛是一佛二菩萨,三尊塑像皆面东背西,中间的是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释迦牟尼佛南侧的是文殊师利,骑乘白象,象下有莲座,释迦牟尼佛北侧是观音菩萨,坐于莲座之上。两壁影塑罗汉、八仙等塑像,但遗憾的是都被涂了新色,是原塑面目全非。



第十四窟普贤殿,宋代,此窟为八峰崖石窟主龛,共28身塑像。正面试三尊菩萨,面东背西,普贤菩萨骑坐白象,位于佛龛正中,手持法器,头戴宝冠,温和安详,聪慧秀雅.偏南的是文殊菩萨,端坐于莲台之上.偏北的是观音菩萨,亦端坐莲台之上。三尊菩萨背靠精雕细刻的石塑莲花椅,绚丽奇特,具有宋代塑像特点。普贤菩萨两侧各立一名侍童,普贤菩萨右侧的侍童为现塑,而普贤菩萨左侧的侍童保持了原貌,为原塑。普贤殿内两侧,散刻着多个小佛龛,有些佛龛中有影塑小像,南北两壁有罗汉、弟子、护法神和供养人塑像。28身塑像保留原塑仅有10身造像,其余都被涂了新色或现塑,实属遗憾,从保留下来的原塑像看有宋代造像特点,尤其是普贤菩萨南侧侍童和北侧墙壁上的供养人塑像,姿态优美,和麦积山宋代侍童塑像相媲美。







有关陇南八峰崖石窟两篇博文资料摘录于《敦煌学辑刊》2005年4期《八峰崖石窟总内容总录》和《敦煌研究》2014年5期《八峰崖石窟总内容总录新编》。对于前辈专家们的研究成果表示敬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