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清凉禅院,是金大定四年(1164年)经朝廷礼部文牒批准修建的官办寺院,被誉为子午岭山区的“少林寺”。该寺原存石像60余尊,多毁于“文革”之中,现存石像13尊。(11尊尚缺头部)。出土庙碑2通,其中大定四年所刊的“凉禅院”碑,极为珍贵,碑高192厘米,宽91厘米,碑文分上下2层。上层刊尚书礼部文牒:“尚书礼部牒/刊尚书礼部牒/谨庆阳府合水县会□院义照□□/来在奉县将相乡周宋庄修盖刹住/□□已纳诜合□□数方□清凉禅院/给到公牒合众/回牒先行倒换毕/牒奉/可特赐清凉禅院□□准/故牒(刊一九宫篆官印)/大定四年陆月拾□日□□之上□升□□佛宫/奉议大夫正堂员外郎刘/朝散大夫行员外郎李/宣武将军□□耶律/郭(刊一竖向长方形九宫篆
官印)”。
出土的金代罗汉石造像
出土的金代罗汉石造像
出土的金大定七年(1167)罗汉石造像

金代石经幢(左)和金泰和四年(1204年)石经幢(右)

金泰和二年(1202年)石经幢

金大定十一年(1172年)石经幢

(金代清凉禅院石经幢)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甘肃省文物普查工作中,合水县博物馆在距该县城东北116公里的太白乡安子坪行政村清凉寺自然村的清凉禅院废墟中,发现了金代石经幢四座,尤为珍贵的是金代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刻制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石幢”,据调查,经幢原出土于清凉禅院遗址前约50米处的地埂畔,系该村村民修建牛圈时挖出,九十年代末迁回县博物馆,现已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下面将该经幢的形制、铭文内容、文字性质及相关问题作以论述:
一、经幢形制
经幢以红砂石雕造,由基座、莲台、幢身、挑檐、幢顶等层垒迭而成。基座四方形,边长82至92厘米,高11厘米,四角各雕蹲狮。基座之上置园形莲台,直径58厘米。莲台之上置瓜棱形园座,直径50厘米,高45厘米。瓜棱园座上为幢身,呈八面棱柱体,直径46厘米,上下有凸榫,榫高14、直径17厘米,通高151厘米。幢身之上雕翘角挑檐两层,下雕莲瓣一周,直径76厘米,翘角高17、挑檐高25厘米。幢顶作宝珠状。造型优美,构造完整,雕刻精致,保存较为完好。


二、铭文内容
八面幢身除四至六面铭文漫漶不清外,其它五面均保存完好,现介绍并抄录于后:
第一面:左上角竖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八字经题,再由左至右分四行,每行两句,刻开经偈语八句56字,即:
稽首归命十方佛, 真如藏海甘露门;
三贤十圣应真僧, 愿赐威神加念力;
希有惚持秘密教, 能发圆明广大心;
我今随分略称扬, 回施法界诸含识。
第二至三面:每面刻悉昙字与汉字对照的经咒各两行(图片二)。
第四至五面:因经文漫漶不清,已无法识读。
第六面:除经文镌刻风化脱落外,右末行只保留刻制年月日及书丹立石僧人法号,即:
泰和四年七月二十三日
普修 书丹 立石
第七面:为僧人普修为报师恩而创建经幢的因缘铭记,即:
师之俗姓张氏,本乡人也,於本院礼戒师为师,于皇统年间落发具戒。师讳法一,俗寿七十三,僧腊四十二。自来舍俗出家,具戒已后,常持律行,三衣钵具,又持华严经为业。求生安养,朝暮不绝,于大定二十年因疾而终。
小师普修,念报师恩,建经幢已为铭。
第八面: 为清凉禅院皇统年间至泰和四年僧人的传承谱系,即:
法一 普肇
普修 文学
师祖讳元礼 法伟
普□ 文会
法赐
法舜

三、文字性质
陀罗尼经幢二至三面共保留悉昙字1 2 4个,经幢出土后,曾有人将其定为梵文②,亦有人将其臆测为女真文的,后经笔者考证,该幢无法识读的文字,实为中印度较为通行的悉昙文。
据《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十八记载,悉昙文字由梵书字母发展而来,其梵书字母共计5 0音,名词、代名词及形容词分为性、数、格三门。其中,性有男、女、中性,数有单、双、复数,格有体、业、具、为、从、属、依、呼格;每一梵语随其性、数、格不同而有语尾变化。动词有自动、被动,时态有过去、现在、未来,亦各有尾语变化。
庆阳境内就目前而言,仅在两处佛教遗物上发现了中印度最古老的文字——悉昙文,而且时间都在金代泰和年间,即:一处为庆城县慈云寺泰和元年(1 20 1年)铸造的大铁钟,钟肩部铸悉昙文字5 6字;另一处即本文论述的泰和四年(1 2 0 4年)合水县清凉禅院出土的陀罗尼石经幢,幢身共保留悉昙字1 2 4个,尤为珍贵的是悉昙字与汉字相互对照,不但准确的提供了悉昙字的字意,而且直观的再现了一千多年前中印度古老文字的形体。两种文字的契合,说明了佛教艺术在金代庆阳境内的普及和发展,也体现了庆阳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状况。
庆阳市境内截止目前共出土金代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16座,除本文论及的合水清凉禅院泰和四年(1204年)经幢外,计合水县还有大定七年(1167年)、大定十四年(1174年)、大定十五年(1175年)、明昌五年(1194年)、泰和七年(1207年)、崇庆元年(1212年)等经幢9座。另有2000年5月在华池县双塔寺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大定十年(1170年)经幢5座、大安三年(1211年)经幢1座。由此可见,金代刻制陀罗尼经幢之风气在庆阳当地是非常流行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