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佛幢,红砂岩质,通高2.33米,由双层底座和长方体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现保存于合水县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出土于合水县板桥乡瓦缸川口寺庙废墟中。
佛幢底座双层,第一层为方形须弥座,直径0.97米;第二层为仰莲座,直径0.90米,幢身为四边形长方体,直径0.51米,三面各雕有造像,一面刻有文字,因分化严重,字迹漫漶不清。幢顶已毁,但残留在幢身的隼孔依稀可辨。
幢身正面上下各造浅龛一个,龛深约0.05米,内浮雕造像。下龛:内雕观音菩萨一尊,舒相而坐,两侧各雕胁侍菩萨一尊,右边龛楣刻有“下庄众社人施观音菩萨一堂”文字;上龛:正中底部雕小佛一尊,两边浮雕莲花各一朵,龛内正中雕坐佛一尊,穿天衣,手施禅定印,结跏跌坐仰莲座上,两侧刻胁侍菩萨各一尊,双手合十,凝立于莲台上。
幢身左、右两侧各造三个小龛。左侧面:下部龛内雕一白马曲肢而卧,马背部备有驮鞍,鞍上放置莲花座,佛坐于莲花之上,为佛传故事“逾城出家”。上部两龛分化断裂,已无法辨识。
右侧面:下部小龛内雕普贤菩萨骑像;中部龛内雕文殊菩萨乘狮,左边龛楣刻有“赫男成化成喜施文殊菩萨一堂......”等字;上龛内雕释迦佛一尊,门楣刻有“岁次至正九年四月□平凉□□吏□”纪年铭文。至正九年(1349)是元惠宗顺帝的第三个年号,也就是佛幢雕凿的确切纪年。
佛幢设计立意新颖,造像比例适中,体态自然,雕刻细腻,富有动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