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儿湾石造像塔,平面八角形,十三级高18米,石雕仿木构密檐,塔身直出地面,第一层特高,高2米,这占全高的九分之一。无台基及基座,以此推断为宋塔。陇东宋代肖金塔、彭塬塔、湘乐塔、东华池塔、环县塔均系第一层直出地面的楼阁式砖塔。所不同的是塔儿湾石雕仿木塔由于受石材的限制比较纖细。第一层直出地面是相同的。





古塔第二层以上,逐层急遽减低,越向上越缩小缩短。二、四层南面各设一假门。檐下出叠涩两层。檐角有仿木转角斗拱,檐下雕出檐椽,檐上雕出筒状瓦栊。塔顶石制查柱,刹基以上为相轮二匝,华盖一层,上置宝珠。
塔身第一层布满浮雕,浮雕五百罗汉,共有雕像600身,除去一部分佛、菩萨百身外,罗汉之数是在五百身左右,其排列形式是每方佛说法图之侧或坐或立着若干身罗汉。塔八面,每面五层,计有四十方,每方居中者为佛像,两侧各排列罗汉六至八身不等。其雕造技法纤细腻,疏密相间,布满毕间。每面雕像分五幅,共四十幅,每幅雕像十三至十五身,共造像五、六百身之多。
造像多为佛说法图。即一佛居中,坐在莲花坐或方形束腰坐上,结跏跌坐或善跏跌坐,身披袈裟。有的袒露右胸及右膊,手印各弃。佛身左右两面三刀侧或立或坐十数身罗汉,有的拱手,有的踞坐,有的比手指划,有的苦心思索,有的倾心吐谈,有的匍匐跪拜,表现虔诚。
在一层底部雕刻有八个托塔力士,体态匀称,造型优美。






塔南侧雕文殊菩萨出行图和普贤菩萨出行图各一幅。文殊乘雄狮,右臂曲指前方。狮子身配鞍缠、璎络等饰物,挺胸昂首,躯肢刚劲有力,拔步前行。两侧有牵狮奴、力士及目竖眉力士状人物簇拥。大象前有五罗汉击钗、鼓乐或持物忧步行进。此塔利用第一层满布造像,为别处少见。其精湛的雕刻艺术,更值得研究。
古塔原位于庆阳市合水县城东北部约七十公里的太白乡苗村川塔儿湾村子午岭林区山丛中,座落在苗村河北岸第一级阶地上。2000年5月犯罪分子用炸药基部北侧炸出深十二米的深坑,古塔一到五层遭到严重破环,致使塔体倾斜。此后对石塔进行了整体性搬迁,搬回县博物馆万佛寺,搬迁时对塔基下的地宫进行了清理,清理出石塔一座,棺内安置着释迦摩尼涅槃像。石棺头北脚南,周围充填着已燃烧过的粮食、谷物、鸡骨等灰烬。涅槃像的头、脚及身侧放置着六个铜镜。并出土了数十枚个钱币,钱币的年代据冠正勤先生的整理,最早的有唐开元通宝,最晚的钱币是宋宜和通宝。它证实了建塔年代是在北宋末年,建塔的上限应在宋宜和(1046—1067)及其以后。十分遗憾,古塔地宫由于去的太晚工作人员已经准备下班,无法观赏。


《中国名塔》一书认为塔儿湾造像塔是中国最为纤细的古塔,将其列为稀有的古建筑和珍奇的名胜之一。2013年5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