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2014-07-01 16:57:36)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图片

分类: 甘肃石窟

    位置: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麦积镇麦积村南

 年代:北朝-清

级别: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麦积山石窟它的开凿年代,大部分学者认为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游人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众中还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麦积山石窟因山形酷似农家麦垛之状,故名。窟龛凿于高20-80米、宽200米的垂直崖面上。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大地震,中部洞窟塌毁,使现存洞窟成东、西两崖分布。现存窟龛194个,其中东崖54窟,西崖140窟,泥塑、石胎泥塑、石雕造像7800余尊,最大的造像东崖大佛高15.8米,壁画1000余平方米。洞窟形制主要有方形人字披顶、四面坡顶、平顶、盝顶、方楣平顶及方形四角攒尖佛帐式龛、圆形小浅龛等,各洞窟间以栈道相通。洞窟内部及外部大多仿木结构建筑。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第74、78窟为麦积山最早的洞窟,多认为开凿于后秦(或西秦),或认为凿于北魏文成帝复法之后。为平面方形平拱敞口大龛,窟内凿“凹”字形高坛基。两窟形制、规格均相同。三壁塑三佛,为三世佛题材。佛像面相方圆,细眉大眼,高鼻薄唇,躯体伟岸,著通肩或半披肩袈裟,为早期佛教艺术风格。窟内壁画大部分已脱落,内容难以辨认。七十四窟内现存壁画两层,底层已模糊不清,上层仅存佛两侧所绘飞天数身。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北魏时期是麦积山开窟的大发展期,共有88个,占全部洞窟的近半数。早期洞窟代表有80、128两窟,以平面方形平顶中小型窟为主,窟壁出现上下分层开小龛或影塑造像的形式,造像题材除主体为三佛外,又开始出现了释迦、多宝二佛并坐说法的新题材。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中期洞窟代表有76、115、155窟。洞窟形制同早期无多大区别,造像风格有较大变化,面相趋于清俊。其中,115窟内出现佛弟子像,门楣上塑有七佛,均是新出现的内容。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北魏晚期,因当时社会佛教的发展近乎泛滥,故而麦积山这一时期的窟龛数量多,规模大,是麦积山开窟造像的最盛期。最有代表性的有121、127、133、135、142等,为平面方形或近方形的殿堂式窟,多有壁龛,造像题材仍以三佛为主,但同时出现了一佛二菩萨二弟子的组合。造像受中原影响,以褒衣博带、秀骨清像为主流。其中,133窟(万佛洞)有泥塑27尊,造像碑18通(尤以10号佛传故事碑珍贵),飞天、千佛像共3000余尊,是麦积山石窟中造像最多的洞窟。壁画出现了大型经变画和本生故事画,以127窟的壁画保存最好。其重要作品有西方净土变、维摩诘变及萨埵那舍身伺虎、睒子本生等。特别是其经变画是目前国内石窟现存最早、最成熟的北朝大型经变画,对敦煌莫高窟隋唐以后的大型经变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第98窟,西崖大佛,北魏开凿,北宋重塑。石胎泥塑,分别雕塑着“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和大势至菩萨。1982年维修时,右侧的大势至菩萨并没有修复,而是依旧保留着它原来残毁的模样。裸露着内部的原凿石胎,以及北宋重修时为加固泥塑而附加的一根根木桩和桩孔。为了保持文物的原貌,让游客更多、更真实地看到“历史”。在大佛的“身边”,你还能看见几根木梁,据说那是北宋重塑时人们为大佛遮风避雨所搭建的披檐。风雨飘摇,世事沧桑,仅剩的几根木梁屹立在悬崖之间,似乎仍顽强地向世人述说着那些已经飘然远去的历史和曾经的辉煌。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西魏洞窟现存12个,以43、102、123窟为代表,以中小型窟为主,出现了崖阁式窟,如第43窟(被视为文皇后乙弗氏的“寂陵”),造像出现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二力士的组合。其102窟的文殊与维摩诘相对而坐、123窟的童男童女等均是水平极高的代表作品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北周共有44个窟龛,以3、4、9、26、62窟为代表。

第4窟(又名上七佛阁、散花楼)是麦积山规模最大、位置最高的石窟,为七梁八柱、平拱藻井、宽31.7米、高15米的单檐庑殿式洞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崖阁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北周造像以七佛为主,继承西魏秀骨清像的特点,变为“面短而艳”的风格,开启了唐代造像丰满圆润的先河。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窟外上方的崖壁上,有薄肉塑伎乐飞天五组,均为北周原作。每组飞天四身,面部,四肢等肌肉裸露的部分浮雕,其余衣纹,裙带及披巾等彩绘。有的手执乐器演奏,有的手捧供物飞舞,自由自在地飞旋于鲜花与祥云的虚空之中。别出心裁,独具一格的表现形式不仅轻盈优美,增加了人物的流动感,也体现了作者卓越的智慧与丰富的想象力。此窟建成之时,并请著名文学家庚信为之撰铭。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在四幅佛传故事画中,尤以右侧偏东的那幅骑乘人物画最为突出。特别是那匹缓步前进的红马,不论是体形动态和神韵都绘制的维纱维肖,由于当时的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的构图方法,又适当考虑到人在仰视中的错觉关系,每当人们从不同的位置和不同的角度来看,它都有不同的走向和动势。说明中国古代画师已掌握了透视原理及高超的技艺。
石窟之旅-渭河流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