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4月份的地产新闻,动静最大的是南方开发商玩的“全额补偿”——继深圳澳城降价风波之后,南山开发商再出新招。记者从桑泰地产获悉,其在售楼盘桑泰丹华府三期近期将推出特惠单位,此前已经购房的业主,开发商将按照特惠单位的价格全部进行差额补偿。桑泰地产成为深圳首个全额补偿前业主差额的开发商。
这个开发商也应该是此轮房价波动以来全国首个全额补偿前业主差额的开发商。可以说,相比金地、万科等开发商“将在提升小区居住品质方面进行更多投入”的另类“补偿”,
桑泰地产的“全额补偿”对买房人来说,显然实惠了很多。
对于“全额补偿”的举动,质疑和赞扬的声音各执一词,质疑者认为开发商作秀,赞扬者认为是明智之举,但没有一个声音认可开发商的“全额补偿关怀消费者”之说。这是因为,不管是商人“无利不早起”的特性,还是开发商不好的名声,都让人很难把其与良知联系在一起。
开发商因何要“全额补偿”?笔者以为与其说开发商对项目底气十足,不如说是迫于当前形式,是一种无奈之举。“全额补偿”的真实目的不外乎这么几种原因:首先是开发商资金链面临断裂威胁。开发资金一般而言有三种来源途径:一是上市融资,但由于地产企业临阵叫停赴港IPO和一些上市企业资产的大幅缩水,这一通路被堵塞;二是银行贷款,由于银根紧缩,这条路也走不通;三是销售回款,可由于观望造成的交易持续萎缩,也让销售回款无望。因为资金链面临断裂威胁,开发商被迫走“全额补偿”的冒险之路。
其次,是基于一种悲观的市场判断。虽然引领房价打折潮的万科日前在召开业绩说明会表示,地产市场在逐步回暖,房价不具备深幅下跌空间;上海也传出房价回升的消息,但是,持续数月的观望、金融监管部门再三强调二套房贷政策不会松动的信号,以及广州深圳房价连续负增长,都让开发商存在一种悲观情绪。这种买卖双方的心理博弈到底持续到什么时候,谁心里也没底,房子捂在手里成了“烫手的山芋”,输赢难料。尤其是,数据显示70%-80%的商品房是高档房,严重供大于求。
再次,更像一种销售策略。该项目目前只售出3成,如果已售出5成以上,推行“全额补偿”的可能性就很小,因为一则口袋有粮心中不慌,二则补偿面太大,开发商太吃亏。以补偿已售出的3成房屋,来拉动未售出的7成房屋销售,对开发商而言是很划算的,开发商何乐而不为呢。万科打折销售取得的业绩也吸引其他开发商来尝试,但打折促销的创意显然不如“全额补偿”。
另外,该项目之所以推出这种举措,也与当初市场定价过高有关,如果说打折促销是项目真实价值的回归,那么开发商“全额补偿”也让项目真实价值得到回归。从这个角度看,买房人实际上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虽然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是不管怎么说,这种与契约精神不符的现象还是少些为好,因为一个不遵守规则的行业是极其可怕的。这个开发商如果当初定价相比其他开发商更理性一些,自然不存在今日“全额补偿”的尴尬,说到底,这些怪异现象都是楼市不健康的一种表征,有关方面应该及时从房价暴涨、降价补偿中吸取教训,否则,楼市只会病得越来越重,更多的麻烦还会不断出现,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麻烦是要付出成本的,而付这个成本的人注定是买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