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 “黑”人的事好像全国人民都知道,以至于我的一位地产业外的朋友近日对我发出警告:你不要太尖刻了啊,小心开发商黑你!
开发商为什么要“黑”我?难道就因为我在博客里写了几篇地产评论文章?
我在感谢朋友提醒的同时,至少看清了一点:外界人眼里的开发商有点“黑”。我想这绝不是某一个人的偏见,而是某些开发商确实为楼市抹黑了。
其实,朋友的提醒不无道理。对于一个普通读者来说,每天阅读到的地产新闻大多是不爽的,要么房价狂涨,要么开发商卷款潜逃,要么房子问题百出。总之,好消息少,负面新闻多。作为一个地产媒体工作者,我相信我的同行没有哪个每天为报道负面新闻而兴奋,相反,我的感受是,如果地产界如此“黑”下去,我估计不但我无饭可吃,开发商们最终也得勒紧裤腰带,尽管以前他们“黑”了不少钱。
稍微注意地产新闻的人可能都知道开发商物业商“黑”人的事。在北京,某个曾经颇有名气的楼盘也出过问题,不但交房延迟了三个月,而且在业主提出装修与原先承诺不符的问题后,与业主发生了冲突,出现轰动一时的“流血事件”,该事件被称为北京楼市的“第一滴血”。在上海,购房者拿着买方优先卡去买房,但原本说好的房价、房型、地段都变了,100多人找开发商要个说法,但始终没有得到明确答复。到了晚上,终于开始交涉了,忽然从外面冲进来20多个人,直接使用现场的桌椅殴打购房者。
在对普通老百姓下手的同时,明星大腕也不能幸免,如歌手朱晓琳每年都遭到物业公司往门缝塞恐吓信。
和以上的业主及明星比起来,我想开发商“黑”我的可能性不大。原因一:我和开发商没有直接利益冲突;原因二:我的文章只是善意调侃,并无恶意攻击之意;原因三:我只是楼市的一只小蚂蚁,不足以引起大象的重视;原因四:我的文章中涉及到的开发商都是过街老鼠,如果“黑”我,就是和全国人民过不去……
当然,我也为自己被“黑”找了几个理由。理由一:影响了个别开发商形象,阻碍了个别开发商发财;理由二:我倒霉碰到了手痒想发横的开发商;理由三:人人喊打的老鼠突然之间变成了只咬单个人的老虎……
根据开发商往常“黑”人的手段,我也设想了几个场景:场景一:楼市著名的黑衣人突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要么语言警告,要么动手行凶;场景二:我回家或上班的必经之路有人向我打闷棍;场景三:开发商花钱让网站封了我的博客;场景四:向我发恐吓信或栽赃的律师函……
我相信没有一个人故意往哪个开发商身上泼脏水,我更相信大多数开发商本性善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