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像冯导一样作一块板砖。
一直在飞,终于有时间停下来,写写对《唐山大地震》的一些感悟。时光是一把利刃,电影是一种编订工具,它把利刃划掉的一页一页编撰成一本书,偶尔拿出来翻翻。《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本书中曾经被翻过去的一页,这页纸很简单,似乎和历史上的每一天都一样;这页纸也很沉重,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24万亡灵的名字。
世界在麻木,我们需要一些温暖和感动。一如《唐山大地震》中带着对那个年代的痛苦回忆一直生活到现在的人,需要被想起。
http://s12/middle/48b32cbbt8cf68752081b&690
我最喜爱这张海报,这个不经世事的小女孩的孤独和无助全都写在脸上,那是被遗弃的怨恨和无法宽恕。她在电影中的沉默和面无表情一次次敲打着我的心。不要拿哭说事儿,它不是衡量标准,电影其实特别简单,只要有那么一刻你相信了,只要有那么一刻你投入了,也感受到了,就可以。坐在我身边一同观看《唐山大地震》的人,有初为人父的中年男子,他说,他感动,因为看不得孩子受那么大委屈,这句话特质朴,也特实在;也有正在恋爱期的妙龄女子,她说,她感动,为了舍命救妻的丈夫,谁能拿命来爱你?对她来说,这是个人生的新命题。寻访一万个人,一万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动。咱们感动的地方不一样,我也不会来指责你,你也不会说我感动的没有水平。
有很多人带着指正的态度来看这部电影,特技手法,故事的逻辑和铺陈,演员的演技,等等等等,这是对中国电影怀抱的希冀和憧憬,如果可以更好,那么请允许不完美。这部电影探讨和解决了一个电影题材的大问题,“主旋律题材能不能商业,能不能赚更多的钱?”到了今天,超过四亿的票房已经是一个标杆,如果要指责这部电影的种种不是,那么请硬碰硬的像冯导一样作一块板砖。我没敢说他是玉,因为他作品的警醒作用、探讨价值和对市场的预期和判断,更像有实际作用、能敲打整个行业的板砖,而不是供起来的可望不可及的玉石。
会去再看一遍,从感动回归理智的再看一遍,《唐山大地震》经得起一看再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