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朋友馈我干贝,浮想联翩——

记得当年度假,忘了是在在烟台还是威海,买海物,给父亲打电话请教一二,父亲说:你不会买,别买干贝,弄不好上当,有鲸鱼肉做的假干贝;买虾酱也要防着点,有的贩子会在虾酱里掺地瓜面。
父亲列举的这些掺假做假行为,我居然不是很憎恨,听着,都透着乡土的温馨。
去年在青岛,在天主教堂附近的肥城路(出租司机告诉我:青岛市民基本上都在这里买海物),买了许多海物,其中有两袋干贝,立马打邮便(“打邮便”,这个词还有人懂吗?)寄给母亲,母亲舍不得动。我回家后放开手脚使:做面条打卤,烧冬瓜,烧萝卜(可惜重庆买不到小萝卜),甚至熬火锅时也加点增味(有人要揍我!)。
干贝,又叫江瑶柱,反映康乾时代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歧路灯》讲到:开黑店的小二,给冤大头开列的账单总是:郫筒酒若干,江珧柱几碟,硬是敲了一笔结结实实的竹杠。
后来黑店小二载到衙役手中。衙役问:江瑶柱是摆碟子的物事吗?你讹谁哪孙子?
可见历朝历代,干贝都是一个贵物儿。
好朋友,不谢你啦!
贵物儿贱吃,一个爽快的选择,烧小萝卜,梁实秋的主张。吃面打卤,我的选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