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谈 |
几个月前,在街上撞上一个女朋友,是驻上海的外国记者,没聊几句就急着要走。问她忙什么呢,她说要去赶健身房的训练课。因为她的男朋友,一个美国摄影记者,去阿富汗了。据说两个月没见着一个露脸的女人,憋坏了,要她拍两张裸照传过去。“我得去锻炼了,再见。”我的女朋友风也似地走了。
9.11的前一天,她的男朋友苦着脸跟她说,快开学了,他儿子昂贵的寄宿学校学费还没着落呢。他抬头看看天:“哎,怎么不打仗,也不出点事。打仗就好了,我就能去挣钱了。”
记者都是些惟恐天下不乱的家伙。路透社发过一张图片:阿富汗北方联盟的士兵架着高射炮,对着天空严阵以待;旁边,无数的战地记者架着他们的“炮筒”相机,也是如临大敌。图片说明是“这是谁的战争?”
无独有偶,以前在国内一家刊物的封面上,看到凤凰卫视的女记者闾丘露薇,作为“首个进入阿富汗腹地的华人媒体记者”,抱着一挺冲锋枪,戴着大太阳镜,穿着滑雪衫,和当地士兵的合影。笑得很灿烂,很象一张观光旅游照。不知道她是否找不出更恰当的照片了,还是编辑的意思。闾丘露薇是我一向喜欢的记者,这一次却好象有失水准。这是谁的战争?
常驻中国的老外老记十有八九娶了中 国太太。一位太太,形容老公在家里的办公室是“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个阁楼。我跟他们的中国太太见了面,开场白常常就是“昨天电视里看到你老公了”,要么就是“有没有新闻?”
跟两位女朋友以及她们的老外记者老公,去体验上海的家庭娱乐——泡大浴场,24小时营业,兼有洗澡、桑拿、餐饮、娱乐,包罗万象金碧辉煌的地方。正逢春节,都是扶老携幼的家庭团体光临。走路还摇摇晃晃的小娃娃,好奇地盯着餐桌旁穿三点式的艳舞女郎。
老公们直叫好,说是要写文章,告诉他们的国人,中国人民过得多滋润。有一位,索性算计开了:入场费68元,过夜加20元,一个月就算每天来,也不超过2700元,可比房租便宜多了!“以后,我要把所有来上海的同事都叫到这儿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