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站在家长和学生的角度看问题
(2011-01-15 13:32:23)
标签:
少儿宋体gb2312楷体语文学科杂谈 |
分类: 教育改革 |
请老师们看以下家长来信:
张校长,我是家长。最近连续接到南校一年级老师发的短信,都是一个内容,表扬英语作业全对的几名同学。看似表扬,表扬后面透露出的信息实在让人担忧。一个班60多名学生作业全对的竟然只有几名同学,还不足10%。那老师是不是也该反省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啊。除了在作业本上打大大的叉以外,还能做点其它的吗?
我觉得语文学科老师就做的很好。老师经常会发一些自己印制的卷子,里面包括生字词、重点句、文言文解释、古诗词背默。有孩子刚刚接触到的,还有前几单元的课程,一面学着后面的,老师还不忘带领孩子反复复习着前面的基础知识。看来,老师是深谙遗忘规律的。也熟知循序渐进的道理。这样做,帮助孩子反复强化记忆,孩子的学习效果能不好吗?
面对家长的这封来信,我有一种压力,压力来自于我们的家长很懂教育,是教育的内行。而我们的一些老师却还没有跨进教育的门内,你这个门外汉怎么去自信的面对教育行家的家长呢?
我反思:
老师是智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就在于老师是靠大脑思维工作的。我们的每个信息,每个决议,都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行为方式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也许会因为你的一个偶然行为,就给家长和社会留下难以变更的不良印记。
所以,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一个懂得对方心理,在决策出台以前,先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如果我是一个被表扬的学生,我会产生什么心情?如果我是没有被表扬的学生,我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心情?作为信息接受方的家长,你也应该站在他们立场上思考,如果信息上没有我的孩子,家长会产生什么样的心情?
别看你一个短短的信息,会给许多人带来不同的情绪,忧虑、烦恼、困惑……而你就是这不同情绪的制造者。而你如此的付出得到的又是什么呢?除了家长的怨气、牢骚、埋怨、对你的不信任以外,什么都没有了。如此算来,这竟是一件损人又不利己的事,我们干嘛要做呢?
付出了辛劳而没有收获,是因为我们的大脑缺乏思考,我们的教育行为缺乏智慧,像一艘没有方向盘的轮船,随时都会搁浅在人性的海滩。
我希望我们的老师:
多读点书。多研究点家长和学生的心理,站在他们的立场思考问题,多一点善心,不要让你的无意识的行为伤害自己,更伤害别人。
多一点反思。人是理性动物,每个决策作出之前,应该先思考,如果站在对面的是我,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你就不会将犯错误的学生赶出学校。因为你知道他离开我们学校以后将面对失学,如果你是失学者,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多一点善良,把每个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如果老师批评你的孩子了,你会什么心情。你就不会那么随意的用公开的方式伤害学生和家长的自尊心了。
总之就是,学会设身处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因为,它需要一个人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