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好]值得部分抄录的《传媒艺术的审美属性》中2
(2009-03-30 00:55:54)
标签:
文化 |
分类: 传媒学习实践——系统进行中 |
本部分为中2
中国美学是以象外之意的获得为其价值标准的。……中国画……写意画……创作上是通过笔墨以“适意”,欣赏画作也应是“取其意气所到”(苏轼语)画论中的“以形写神”、“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等等,都是以画面上的有形笔墨,触发欣赏者的审美知觉,而形成画内与画外融为一体的整体意境。……西方现代美学也……
……现象学美学更为看重知觉在文学和艺术中的积极的建构作用,这以罗曼.茵加登为代表,他对“文学的艺术作品”有这样的说明:“文学作品本身是一个图式化构成,这就是说,它的某些层次,特别是被再现的客体层次和外观层次,包含着若干不定点(说得好,深有体会,无论是自己写作,还是阅读村上春树、何大草等的小说)。这些不定点在具体化中部分地消除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日本动漫很强的一点,是能在“具体化”的地铁啊,铁轨啊,夏天中将这些不定点都补充上,典型的如神作《AIR》,所以说影视作品也不是完全不能有传统艺术的美感)。”
……美国著名美学家奥尔德里奇对于普通知觉和审美知觉做了深入的区别,并认为“对艺术的经验基本上是靠知觉完成的”。奥尔德里奇称普通的知觉过程为“观察”,而称审美知觉为“领悟”。并认为“它所具有的印象给被领悟的物质性事物客观地灌注了活力(类似《全职猎人》中艺术品中有的ONUS-气,或者念力)”
……视觉、听觉一体化的,给人以全新的审美感觉……它产生的影响非常强烈地冲击着人的视听感官,而又瞬息变化,这就不同于以往的审美知觉所把握的内容,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审美感觉。而如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里对视知觉的精彩分析,所针对的是绘画等静止的造型艺术。对于传媒艺术,则未必能予以适当的说明。面对传媒艺术的音画同期而又迅即变幻的图像,新型的审美感觉是其最重要的审美经验,而知觉的作用则淡居其后了。就目前来看,还没有人能够对这样的感觉做出科学的理论说明。但它是应该在当今的美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