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新锐观点集 |
中语录:奥斯卡也许是个很好的目标,但也可能是个包袱并误导中国电影的发展。
第79届奥斯卡中国电影只有《满城尽带黄金甲》小有收获仅获得最佳服装提名。在中国观众为之赞叹、中国电影界导演趋之若骛的同时,掌声和骂声一片响起。此状况在某些方面,与中国足球尴尬局面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中国电影离奥斯卡还有多远?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时,奥斯卡自会走来
与足球不一样,电影始终是一种文化。文化出自民族或者国度。以经济为基础的全球化世界里,当我们民族没有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时,民族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和渗透力都很有限。无论生活方式或者思维习惯,都与西方世界有一定差异,而我们无法改变西方人的思维和意识,也无法改变奥斯卡目前的评价标准。在思想文化领域来说,我们的故事的确有时很简单,甚至简单的打打杀杀,一位好莱坞资深影评人引述奥斯卡一些评委的共识:帝王恩仇缠绵,刀光剑影血腥,你们的故事与大国崛起的精彩现实太离谱了。是否,我们总是回味在民族过去的辉煌中才能找回自信?而现实的未来正在快速发展,大家还很茫然,难以找到创作的点。
只有我们的国家在世界上很强大并为世人所接受和仰慕,自然会将文化的东西传递给每个世界的角落,改变世人对国人思维意识的看法,此时中国电影自会进入世界主流。
创意立国时,奥斯卡会在眼前
电影是一个产业,是创意产业中的一部分。创意产业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决定了这个国家是否是创意立国。这就是所谓的国家软实力。国家软实力会引导和渗入其他传统领域,更是给民族的思维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转变。
无论在体制上,还是思想上,以及经济基础上,我们都还有路要走。但是我们也可以跳跃式发展,但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电影还在严格的审查制度下成长,这点本身就和西方电影模式有所差别,那么要硬是在这种情况下制作电影去参与奥斯卡的评选,似乎经常力不从心,从某些角度来看就可西方电影评价思维意识有所隔阂。另外,当这个产业很薄弱的时候,在经济结构体系中,对创意产业的支持明显不足,我们既没有更出彩的故事,用一千美金的制作去和一两亿美元的电影比拼,犹如小学生要和大学生斗智还要斗勇,胜利的机会即使有也很渺茫。技术力量薄弱也是创意产业处于弱势地位的结果,有时有了想法电影后期制作都成了大问题。创意立国,要思想先行,体制与
时惧进落到实处,经济支撑充足。
不再看奥斯卡脸色拍片时,奥斯卡不会遥远
学好莱坞玩大制作大成本,于是乎一阵商业电影大潮在中国轰轰烈烈的刮起,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黄金甲》;陈凯歌三年磨一剑的《无极》、冯小刚的《夜宴》,这些所谓的恢弘巨制直奔奥斯卡去的,可结果都是一落千丈。
如果我们在做电影产业时依然念念不忘地说,要打造东方的“好莱坞”,制作电影就是要冲击个奥斯卡奖,那正说明我们在电影产业的文化缺失,即找不到自己的个性也找不到自己的特色。创意和文化产业最忌讳的就是“抄袭”和追赶,那样永远都是被动地走在别人的后面。毕竟,奥斯卡的年龄还远远超过我们建国的年龄,更是超过我们经济市场化的年龄。只有坚持寻找自己的特色和道路,才会博得世界的尊重,那时,奥斯卡不在遥远。
还有问题是,我们干嘛一定需要奥斯卡?我们就不可以在未来世界上创造一个“卡奥斯”引领世界电影潮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