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一个上午,闲暇无事,正看着洒在阳台上的太阳出神。突然接到表弟打来的电话,邀我中午去山上吃饭。我说天冷风大,去山上做啥,算了吧。表弟说,我在山上包下了一块小地,想搞点观光休闲种植什么的,你来帮我参谋参谋。表弟这样说,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
早春三月,乍暖还寒,加上连日的低温,到处都是凉飕飕的。天地间,虽然一片春光灿烂,但并没有给人带来暖融融的感觉。早春的天,就是这样,冻人不冻水。听说上山,我和妻子都加了些衣服,便出门而去。沿路看去,道路两旁的一些花草树木,已经睁开了冬眠的睡眼,赶着趟儿向人们报告着春天的讯息。是的,毕竟春分已过,万物复苏了。
不到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一行五人,就来到了位于中央桃行东侧的一座小山腰上。穿着一身迷彩服的表弟和弟媳,正在此处等候着迎接我们。健壮敦实的表弟,就像一位工程兵一样,刚在自己承包的小地里栽完几棵树,放下手里的铁锨过来的。鞋子上、裤腿角上挂满了尘土,手上也粘着些许新鲜的泥土粉子,浑身散发着那种春季特有的泥土的芳香。
置身于绿树掩映的山野中,一种隐居山林的感觉油然而生。表弟说,我们脚下的这片山地,是一位姓武的老板承包的,他们一家在这山上居住13年了。表弟的那块小地,就是从武老板手里二包过来的。老武夫妻两个在这里终日劳作,种植蔬菜和瓜果桃李,还办起了饭店。五六个蒙古包似的餐馆,分布在半山坡上,成为一道好看的风景。我环视周围,除了葱绿的松柏,那些散植在山怀里的杏树,花期正盛,一簇一簇的花儿,好似一个个小红碟托着片片粉白的羽扇,在早春的山坡上尽情地招摇着自己独有的美。
寒暄过后,表弟就带领着我们参观这片山地。先看了表弟刚租赁下的两间平房和一块小三角地,然后游览老武的农场。农场里有菜地、果园,垂钓的鱼塘。还养着鸡、喂着羊、拴着几条狗。一只受了腿伤的大孔雀,一瘸一拐地在人们的身旁走来走去,没有一点怕人的意思。为了开发这片山地,老武从山下的村子里引水上山,贮存在地窨子里,既能饮用,又可灌溉,一次引水能管半年用。
表弟领着我们看了几间蒙古包一样的饭店餐厅,又看了五个人造窑洞后,表弟问:“大哥,你知道这里有一个“群力放水洞”吗?”“不知道。”我真的没有听说过。说着表弟就引领着我们去看“群力放水洞”。沿着一条小道往上走,不远处就看到石砌的洞口上面,赫然刻着舒同体的“群力放水洞”五个红色大字。据说这是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舒同亲自题写的洞名,虽然有些年久失色的感觉,但浑厚有致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可惜眼前的放水洞,只是一片早已无人问津的废墟了,被掩藏在这隐秘的山林中。
我们拾级而下,走近洞口,看到洞口两侧,一边一块镂刻进石头里去的牌匾,每块牌匾上都镌刻着俊秀的小字。可惜那些字体大多都斑驳难辨了,只能依稀认出部分文字来。上面刻的是《群力颂》,歌颂桃园人民当时战天斗地,群策群力,凿山挖洞,修建放水洞的壮志豪情。其中写道:党的领导功盖天,公社威力大无边,各行各业援农业,万众关怀白云山。最后的落款是,一九六零年五月四日。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六十年代,各级对兴修水利的重视程度,以及人民群众大建水利工程的热情。
看完群力放水洞,我们爬到洞口上面,没想到,这里的几间房子里还住着一户人家。闭着门窗,门口还摆放着一堆刚劈好的劈柴和一把斧子,透过门窗玻璃,能看到屋里的家什和床铺。据表弟介绍,这是一对从天津来的夫妻,人家是有钱人,租了这几间屋,享受山里的这份幽静和清闲,已实现养生健体的目的。我不仅有些好奇,感叹有钱人就是会玩啊。心想等咱有钱了,也归隐山林,享受这份安静的生活。
中午饭我们吃了劈柴炖的山鸡和野菜后,表弟说,山顶上正在建设桃都电视观光塔,我们爬上去看看吧。我原本是个不愿爬山的人,听说有电视观光塔,激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便跟在表弟身后,一步一步地往山头上爬。弯弯曲曲的山路,在松柏之间穿梭延续,通向山顶。好在山不高,也不陡峭,石砌的小路上还钎上了一道道的防滑横线,爬起来并不太费劲。大约二十多分钟,我们就爬到了山顶上。
山顶上,松柏之间,布满了灰白色的乱石。那些棱角分明的乱石,大大小小的,布满了山顶。我站在一块光滑的石头上,四处寻找着电视塔。“电视塔哪?”我愣是没有找到。表弟连忙说,你没看见北面那个大坑吗?那就是正在施工中的电视塔基座地槽啊。哦,原来电视观光塔才开始兴建啊,我还以为已经建成了呢。虽然没看到电视观光塔,但我们也不虚此行。眺望东北方向,壮观的桃都美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从这样的视角观察城市,还是第一次。
下山的路上,正好遇到了老武。我便问老武:“这座山没有一个名字吗?”老武说:“咋的没有?这就是咱肥城正宗的白云山啊,别处的白云山,都不是真正的白云山,只有这座山才叫白云山。”我忽然想起“群力放水洞”旁的匾牌上,刻着“万众关怀白云山”的句子,说明那时这里就被称作白云山,老武的话不无道理。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天天念叨的白云山,其真正的白云山在这里啊!
这座正宗的白云山,东临城区,西靠中央桃行,景色秀美,空气宜人,交通便利。如果进行深度开发,搞成档次较高的休闲度假区,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返程的路上,我这样想着,眼前又浮现出那户住在山腰密林里的天津人和老武一家的山野生活。霎时,仿佛香火燃起,炊烟缭绕,鸡鸣犬叫,一幅白云深处有人家的美丽画卷,已经在我脑海里绘制而成。

白云山一角

群力放水洞

电视观光塔地基工程

山上的杏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