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老家过年,一位乡友拿出来一把收藏多年的“孟臣紫砂壶”让我欣赏并鉴别真伪。我不是古玩家,也不是收藏家,更不是历史学家。自然难以说出个一二三来,但感觉这把紫砂壶还是蛮漂亮的,造型精巧,纹理精致,颇具古风和艺术欣赏价值。
乡友说这把茶壶是他家几代人传承下来的,早年被家人打碎了,前些日子才花1500元找壶匠钜合完好的。仔细看时,发现壶底镌刻着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落款处镶嵌着“孟臣制”字样。祖辈上说是明代的古物,但根据壶底的文字判断应该是清代的产物。
这把茶壶究竟是不是“孟臣壶”?有待于高人给予鉴定真伪。关于孟臣,百度上是这样解释的:[清]善摹古器,书法亦工,尤善制宜兴砂壶,款署真书“文杏馆孟臣制”六字,笔法亦不俗。或作行书,制浑朴而笔法绝类褚遂良。亦大彬后一名手。现代有人认为:约公元1598~1684年。时人评惠氏制壶“大者浑朴,小者精妙”。
据查证,孟臣壶是继明代供春壶和大彬壶之后,清代最著名的紫砂壶之一。供春壶是明代正德年间,一个叫供春的人制作的。传说他姓龚,名供春。供春是一位官员的书童。供春陪同主人在宜兴金沙寺读书时,寺中的一位老和尚很会做紫砂壶,供春就偷偷地学。
后来他用老和尚洗手沉淀在缸底的陶泥,仿照金沙寺旁大银杏树的树瘿,也就是树瘤的形状做了一把壶,并刻上树瘿上的花纹。烧成之后,这把壶非常古朴可爱,于是这种仿照自然形态的紫砂壶一下子出了名,人们都叫它供春壶。当时和后代的许多制壶大师都争相仿制。
供春壶已经名满天下,当时宜兴的紫砂壶从粗糙的手工艺品发展到工艺美术创作,应该归为供春,历代的文献也是这样的记载,历来宜兴的紫砂名家高手,仿制供春壶的人蛮多的,我们从各个博物馆可以看到,明代的黄玉麟、江案清,还有当代的汪寅仙、徐汉棠等等,都对供春壶做过研究,做过仿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