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80后和90后,曾经是我们过去最为担心的“小皇帝”,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小的时候在家庭中过着“百依百顺”的日子,是每一个家庭的“中心人物”。后来,我们把他们称为“我字当头的一代”,“依靠父母的一代”,“自私自利的一代”,甚至是“垮掉的一代”。对于这些所谓的80后90后们,社会上一度引发了很多争议,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他们就象一颗草莓,外表光艳里面却酸涩和柔弱,光鲜的背后是无法肩挑大担的脆弱。不经风雨不见彩虹。汶川大地震让他们经受了人生中最严峻的考验,他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独立、无私、勇敢和坚强的青春形象。昔日“小皇帝”成了今日“栋梁才”,大地震让我们对80后90后另眼相看,他们不是“草莓”,而是堪当重任的一代。
他们是生力军。我们看到,第一批赶赴灾区救援的成都军区空军某部十人敢死队,曾冒着生命危险两次进入回龙沟重灾区,累计一百多小时生死搜索,在大难来临时为人民擎起一片生命的天空。我们看到,年轻的新闻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深入灾区和救援现场,获取第一手资料,在第一时间把灾情告诉中国和世界。我们看到,年轻的志愿者,不怕苦不怕累,参加现场救人,为受灾群众服务,搬运物资,维持秩序。我们还感受到了年轻一代面对灾难的理性和成熟。“80后”作家韩寒自己出资组建了一个小团队,在大规模救援队伍进入前就踏进了条件艰险的灾区。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呼吁灾区需要帐篷和医疗人员,并理性地告诫大家不要随便涌入灾区,避免危险和给救援“添乱”。这是一个多么年轻的群体,这个群体在此刻承担着多么神圣的使命,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80后、90后的脊梁,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当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挺身而出。祖国至高无上!
他们有坚硬骨骼。我们看到了在父亲光芒下坚强微笑的--谭千秋之女谭君子,她的父亲为救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丧失亲人的巨大悲痛面前,这个北大法学院的大二学生选择了坚强面对和承担重任。她曾撰文这样写道:“对于我的爸爸,我要代替他撑起这个家,照顾好阿姨和妹妹,这是我爱她们的方式,也是我回报爸的方式。”她的坚强,她失去亲人不哭的勇气,是80后真实的写照,她才是我们80后坚强的代言人。
他们有炙热的爱心。北川一中高一学生晏鹏本来已经被甩出教室,但他又返回教室,想救出困在里面的同学,然而,在他进入教室时,楼房继续垮塌,17岁的晏鹏被埋在废墟中。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教学楼轰然倒塌的时候,该校一年级女教师袁文婷为了拯救学生,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当她最后一次冲进去后,楼房完全垮塌了。今年,她26岁。“如果能救而没救,我肯定会感到惭愧。”
成都市温江区玉石乡实验小学12岁学生陈浩,在地震时本已逃到安全地带,然而为救素不相识的女同学,他却受重伤被压在瓦砾中长达20多个小时。
经过这场大地震的生死考验,他们懂得了什么是关爱,什么责任,什么叫勇敢。他们的心灵经历了一次净化和洗礼,他们的表现让世人赞赏,他们是堪当重任的一代。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的有志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