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季羡林的“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很有哲理

(2008-05-05 09:29:41)
标签:

杂谈

   昨晚,观看了央视10频道的《大家》访谈节目,访谈的正是97岁高龄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季羡林老先生。我看完了整个访谈,季羡林先生的人生感悟至真至精,季老给我的感受是:智者永,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季老随意说出的一句话都是真理。他在总结自己的人生时说:“我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这句话让我思考了良久,季老的话极富哲理性。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其实,说话的态度,往往就是做人的品质和学问。我们知道,季羡林老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
 
   对照季羡林先生,我们又是如何说话和做人的呢?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物质和金钱、权力和地位,已经成了很多人的最大追求。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中的许多人不是“假话全不说”,而是“假话天天说”。有些商人能把烂货劣品说成美玉精品,有的学者能把糟粕说成精华,许多公务员也能把一说成十,用假话骗取信任和荣誉。尤其是官场上假话更多,也难怪当今流行一句话:村骗乡,乡骗县,一级一级往上骗,一直骗到国务院。许多地方报喜不报忧,说大不说小,迎合上级,虚报浮夸,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说假话的人多了,愿意听假话的人也多了,假话往往比真话好听,让人感觉舒服。假话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社会严重缺失诚信。原来喜欢讲真话的人不敢讲了,说实话玩自家,往往要吃亏。在社会交往中讲真话、说实话,人家就说你幼稚、愚笨,不可交也;在单位里讲真话、说实话,就会被人瞧不起、甚至被人整个半死,绝对没有升发;在家里有的人也不敢说实话了,说实话就会惹出许多麻烦和乱子来。在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社会里天天假话连篇,让人活得很累。像季羡林先生“假话全不说”的人,并不是很多。这就是我们社会的一个顽症。面对假话遍地,诚信缺失,我们应该多学习季羡林老先生的人格品质,加强诚信教育,让假话失去生存的土壤。少说假话,多说真话,多做实事。
 
   当然,说真话也要讲究场合和时机,也不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说真话。这就是季羡林先生的“真话不全说”。什么时候说,说多少,也是有讲究的。其实,这就是一个做人的智慧问题。说真话也要看效果,不然真话也能惹事。前不久,一个做大学教授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的是,他的一位学生本科毕业后,托他的关系到了一家大型企业上班。半年后,那家企业的老总打电话告诉我的朋友说,你的那位学生业务还可以,就是不会说话。有一次,他请假回老家探亲,回来时带回来一些新鲜的木瓜,分给大家吃。同事们感到这些木瓜很新鲜、很好吃,都对他说了一些感谢的话。这时,你的学生却很认真地对大家说,“没关系的,这种东西在我的老家很多,都用来喂猪”,大家听了都很不舒服,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我想,这位大学生说的“木瓜喂猪”可能是一句真话,可是大家都在津津有味地吃着木瓜,大学生却说木瓜喂猪之事,显然有失大雅。说真话的场合和时机都没有把握好。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这种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看来“真话不全说”是非常有道理的。
 
   认真领悟季羡林老先生的“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有好处。“假话全不说”,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表现了一个人优良的人格魅力。“真话不全说”,是一个人做人的技巧问题,表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假话什么时候也不说,真话该说的时候就说,不该说的时候就不说,能做到这样人就不简单了。对照季羡林老先生,大家都看看自己做到了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