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熟事 |
棉白
当我听说她四十多岁就患癌症死去时,大脑空白了几秒钟,接下来就涌上老生常谈:好人一生并不平安。
她身上所有女人的角色都做得出色:女儿、太太、儿媳、长嫂、大姑姐……
她生活在干部家庭,父慈母祥,家教良好,兄弟姐妹数人,相亲相爱,几乎不知人性中灰暗的那一面。以为,所有的时候,以善相待所有的人,不求回报,只一生顺畅即可。
可是,怎么嫁人时就遇上那样一个鲁昧的家庭?说好不好,说坏不坏,离开没有完全的理由,留守没有太大的乐趣。这个家庭,从婆婆到老公,从小叔子到妯娌,没一个省油的灯。也许是家庭领导,那个刁蛮婆婆所致,不然,嫁来时好好的女人,除了她,怎么都变得母夜叉一般?
作为长媳,她克己容人,一大家子近二十口人团聚时,掌勺的那个是她;为小叔子妯娌们从结婚到生育的事忙前忙后的是她;供养一个小叔子读完高中又求父亲帮着找工作的是她……然而,她在这个大家庭中的地位变得连晚辈都不如——本不骂人不说话的婆婆跟她讲话时尤其的不客气,跟别的儿媳就得加点小心,以免招来比自己声音更大的叫骂,妯娌们无意地拿自己与老公的恩爱看低她,小叔子们以为她所有的奉献都理所应当,连个“谢”字都没有。当然,这可能是他们没拿她当外人的表现方式,虽缺乏温和,但不能说是“坏”。
说到底,她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主要怪她的老公。由于老公对她的忽略,亦或说是缺乏足够的尊重:自己的爱人都不懂得去爱,怪得了别人吗?对老公,她一辈子活在“怨气”中——他并不酗酒,偶尔喝点,只是容易在酒后进入激烈状况;他没有外遇,只是不懂得她的内心会有伤痛,她需要爱人的爱抚与安慰;他的工作不好也不坏,按月拿固定工资,没有大能耐,家中每遇大事,都要她回娘家求人去完成;他尤其愿意当着大家伙儿的面对她呼来唤去,以示长子的尊严,但是他本人又手不能提,肩不能担个“熊样儿”。他不是不喜欢她,只是不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爱和维护她在这个大家庭中的尊严。
最让她伤心的是有一件事,一个冬天的晚上,婆婆住院,她做了好吃的装在铝制饭盒里,还生怕凉了,用毛巾裹好饭盒抱在大衣里的胸前和老公要去送。老公当天喝了点小酒,两人一路上一语不和,便拌起嘴来,他的情绪借着酒劲上来,打了她一道,她既要顾着饭盒,又要躲闪着老公的老拳。一见婆婆的面,老太太还大光其火地说:“你个贱Ⅹ,饭怎么送得这么晚?”
她哭着跑出了医院。
终于,她死了,天堂里再也没有怨气,那里是多么的宁静。
也许,她的婆家人日后会想起她的诸多好处,尤其是她老公再娶之后的对比之下。
但是,那有什么用吗?能安慰她一颗伤痕累累的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