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的眼睛——独特视角看问题 |
基因PK网络
柳叶刀
基因科技与网络科技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它们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方面,再一次验证了约翰·奈斯比的预言,21世纪最重要的不是网络科技,而是基因科技。
基因科技则不同,它将使人类能够掌握自己的进化。现代遗传学奠基人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最早提出了遗传因子理论。1910年~1935年期间,美国胚胎学家、遗传学家摩尔根集中研究果蝇遗传问题,发现了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了染色体遗传理论,获得193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59年,美国奥乔亚和科恩伯格从事合成RNA和DNA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此后,关于基因科技的研究不断获得新的进展,仅获诺奖的就有: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住处传递的重要性(沃森等,1962),研究遗传信息的破译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霍利等,1968),发现限制性内切酶以及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阿尔伯等,1978),细胞表面调节免疫反应的遗传结构的研究(贝纳塞拉夫等,1980),发现移动基因(麦克林托克,1983),阐明与抗体生成有关的遗传性原理(利根川进,1987),发现原癌基因(毕晓普等,1989),发现断裂基因(夏普等,1993),发现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并同样适用于高等有机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刘易斯等,1995),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布雷内等,2002)。2004年的诺贝尔奖将全球的眼球吸引到了嗅觉这个本不被关注的研究领域,后来公布的人类基因组11号染色体包含了40%以上的嗅觉受体基因(共856个)。
早在2001年2月,人类基因组草图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同时刊载。2006年5月18日,美国和英国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了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1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解读人体基因密码的“生命之书”宣告完成。科学家们认为,成功破译1号染色体将为研究和治疗癌症、帕金森氏症和老年痴呆症等350余种疾病提供指引,有助于人们了解造成人类基因多样化的进程。
21世纪,基因科技将压倒包括网络科技在内的所有其它科技。基因科技使我们能起死回生、制造新物种甚至新物属,将已成熟细胞活化成初始细胞,还将能够决定人类的演化方向。现在已经进入人类利用基因来改造人类的时代。人类将基因进行改造,然后传给下一代,以此来控制人类的进化,这对人类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突破。胚胎基因治疗如果成功,世上可能不再有遗传疾病,医生将可治本而非仅治标,人可以活得更健康、更长寿。
科学家预言,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的10~20年内,基因医学将进入黄金时代。整个基因组都会被注册专利,各个生物科技与制药公司分别拥有人类基因。人们会看到蓬勃兴旺的业界,靠着基因专利与授权,销售各种各样遗传工程产品,赚进上兆的银子。
比尔·盖茨断言,下一个超过他的富翁一定出自基因领域。全世界以往的任何一个行业都无法与基因生物领域所代表的社会和经济意义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