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于馒头”的行为艺术做得蛮好(图)

标签:
杂谈 |
分类: 字的声音 |
11月17日是第63届国际大学生节,300名河南大学学生别出心裁,对着馒头庄严宣誓:“忠于馒头,爱惜粮食”。宣誓完毕后,学子们没有扔掉“道具”馒头,而是将其一口一口吃掉了。(11月18日《东方今报》)
“庄严宣誓”是记者报道中用的词,实际上,这场宣誓毫无庄严感可言,参加宣誓的同学表现得很滑稽,连宣誓活动的组织者都说,手举馒头宣誓类似于“行为艺术”。
艺术有教化作用,既为“行为艺术”,就少不了要达到教化目的,这场“忠于馒头”宣誓,就是为了教育大家爱惜粮食。“一丝一粟当思来之不易,一厘一毫恒念物力维艰”。馒头虽然不是什么昂贵的食品,但不浪费馒头,是作为一个人的基本“准则”,如今却要靠宣誓来表达爱惜粮食的决心,基于此,真的够可悲的!不知道这些宣誓“忠于馒头”的大学生是否真的能坚持誓言而行,别今天喊着“忠于馒头”,明天就做了对不起米饭的事儿!
宣誓,多么神圣而庄严的代名词啊!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誓言在罗马中有很大的力量,所以没有比立誓更能使他们遵守法律了。”难道誓言在中国也同样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吗?不然吧!有多少人拿宣誓当放屁,有多少人拿承诺当儿戏,宣誓甚至只是一种干巴巴的形式。希望这种将宣誓绑架给艺术的行为不止是要表达一种意念,而是针对现实中的问题,力求解决它,这就不止是一种“行为艺术”了,而是一种有的放矢的“实践行动”。
看到这个“馒头宣言”,笔者想起了《闵农》这首两岁孩子都会的诗:“锄禾日当午,汗地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估计现在的学子们难很体会这其中“辛苦”的滋味。“馒头宣言”在“行为艺术”一把之后,算是个不痛不痒的提醒。有人统计,一所万人左右大学里,一天消耗粮食近4000公斤,平均每天要出现200多公斤菜和粮的浪费。这样下来,一年几万公斤粮食和蔬菜就被白白浪费掉,而这些足够百人吃一年。在这样背景下,300名河南大学学生手举馒头宣誓的行为艺术,还是该让我们对此肃然起敬的。
评论:范冰冰凭什么当上的西影副团长?
盘点:世界十大另类餐厅(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