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视台因何陷入“剽窃门”?(图)

标签:
重庆电视台重庆新闻联播范冬阳剽窃杂谈 |
分类: 字的声音 |
以前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笨学生考试抄袭临桌同学的,同学写一道题,他就抄一道题。当考卷分数出来之后,居然没有这个笨学生的成绩,原来他连名字都抄袭了临桌同学的。
看了这则故事,有人可能会笑话这个笨学生也太笨了,怎么笨到连名字都抄呢?这不是笨,简直就是痴傻呆苶嘛!像这样的笨学生实属少见,大多数打小抄的人都知道把名字改成自己的,比如《重庆新闻联播》片头设计的艺术总监范冬阳先生就深谙此点。
日前,有关《重庆新闻联播》的片头与德国电视台新闻节目《Newtime》的片头在设计上过于接近、被指涉嫌剽窃的相关说法,在各大网站及论坛炒得火热。作为重庆台获奖最多的栏目,为何会遭遇这一尴尬呢?
说得好听点是模仿,说得实在点就是抄袭,说得难听点是什么?——剽窃!堂堂的重庆电视台怎么会去剽窃一个外国新闻节目的片头呢?据了解,《重庆新闻联播》的片头并非是由重庆电视台自己的视频包装团队创意、制作的,而是由重庆电视台的一个合作伙伴———北京盛阳世纪公司提供的,重庆电视台只是这个创意的使用方。
如此看来,重庆电视台也是受害方,而真正的罪魁祸首也就是前文提到的《重庆新闻联播》片头设计的艺术总监范冬阳,北京盛阳世纪公司总裁。无论怎么说这个片头创意是从范冬阳手中出来的,是否剽窃他心中该最清楚!尽管说一千个眼中有一千个汉姆雷特,不过在有些人眼里的总会有些类似,都说森林里找不出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但放在创意设计里可就不好说了。是英雄所见略同还是刻意抄袭?有时真的很难说清,说到底,清者自清。
我们并不排斥“创意抄袭”,再伟大的idea也会有撞车的时候!达尔文的进化论还有人和他抢呢,何况创意乎?!很多创意人员拿出来的idea,总遭到“抄袭”“有点眼熟”的袭击,但如果这些东西确实是自己原创的,还要被盖上抄袭的帽子,我们不得不感叹,资源共享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而事实上,这种资源共享却是有利的,抄袭不抄袭主要看创意人员是否下了功夫去思考一个问题,而且是带着创新精神去思考这个问题!
《重庆新闻联播》的片头就是这种严重的“抄袭”。一道未来派的地平线,迅速通过建筑峡谷的穿梭,以及一个巨大的数码钟表——人们这样认识了Prosieben的新闻节目Newtime。然而现在,CQTV毫不客气的借用了Prosieben的设计,这个中国版本跟德国模板连细节都基本一样,两者的相似度至少达到了百分之九十。
在《重庆新闻联播》片头开篇,就是一个对重庆全市的俯拍,然后镜头不断拉近,标志性的彩电中心大楼出现在观众眼前,镜头穿过彩电大楼的窗户,灯光逐渐亮起,接下来就是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画面剪辑,镜头最终定格在演播室两位主播身上。而《Newtime》的片头跟《重庆新闻联播》不同之处很少,除了两档新闻的播出时间显示不同;还有就是俯拍的城市不同,一个是德国慕尼黑,一个是重庆;另外,就是镜头中的两栋电视台大楼外观不一样,但大楼里的画面却是一样的。如此相似的片头,确实让人看了有如出一辙的感觉。难怪Prosieben发言人Tina
剽窃的既然是北京盛阳世纪公司,那去打官司的当然也就是该公司的大毛儿范冬阳了,作为受害的另一方重庆电视台如果不追究法律责任已实属宽容。毕竟重庆电视台当初从范冬阳那儿花钱买片头可不是为了要一个仿制品或者是一个剽窃品。
通过这一“剽窃门”,也反映出北京盛阳世纪公司对客户的不负责任,为了利益,照本宣科,原本复制,不知道还有多少创意来自抄袭?!北京盛阳世纪公司对这个新闻片头除了改换个名字哪怕有一点自己的改变都算对得起重庆电视台。是这个创意太好了吗?改动一点都会破坏其创意的完美吗?即使是创意太完美也不能成为剽窃的理由吧!恐怕还是心理作祟,怀揣侥幸心理吧!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相隔万里还是被人识出破绽!看来,做人做事还是厚道点好。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相关链接
创意制作:北京盛阳世纪广告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重庆卫视《新闻联播》片头
艺术总监:范冬阳
创意亮点:以虚实结合的表现形式,巧妙地将新闻的本土性,即时性等概念融入画面,形象贴切,易于观众理解接受。
执行重点:场景实拍与后期合成结合。
项目背景:重庆本地的新闻播报。
【范冬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