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报道:山西运城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有意效仿孔子推出关帝标准像,目前已从明朝的关公像中选出比较有代表性的画像,交由北京一家文化公司进行设计包装,计划将“准标准像”赠送文化界有关人士,如反应良好、得到普遍认可再向公众推广。
标准像,大概是统一化的意思。人常说:求同存异。不知道好好的孔子像为什么都要模式化、标准化?孔子都没了两千多年了,咋就突然想起来要给孔圣人弄出个标准来。据说这个标准像是遵从了唐朝画家吴道子的画像模型,试问那吴道子怎么能画出春秋时期的孔子像来?推崇孔文化,顶礼膜拜,这是好事儿,这么多年了孔文化都得到很好的继承发扬,靠的不是孔子的长相而是孔子的思想,如今把孔子标准化了,将会失去许多来自民间的关于孔子的传说或是更值得研究的孔文化。
(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里的关公像)
为关公做标准像好象没有为孔子做标准像那么容易了,毕竟“武圣”关公的信徒膜拜的动机不一,或求武、或求义、或求财,他们心中的关帝也化身战圣、仁义之君、武圣、财神等各样不同身份,传世塑造的关羽形象也林林种种。这多重的身份面目,成为制定关羽标准像面临的最大难题。到底哪一个形象,才能将关羽的多面身份全部体现出来?
哎,今世人为前世人定标准,活的人为死的人定标准,咋就不拿个镜子照照看看自己是什么标准!死人像可以做个标准的模子,活人脸确不成。看见大官点头哈腰、满脸堆笑,看见小百姓板着脸孔;看见老婆趾高气扬,看见情人喜笑颜开;装模作样,人生百态。这次是为孔子做标准像,然后是关公,再往后是谁?华佗?杜康?李白?赵公明?……
关公画像
山西解县关氏家庙中的关公塑像
湖北省江陵县的三国人物关羽的府衙原址上兴建的关公陈列馆正堂内景
关林庙景区6幅绘制于明万历年间的大型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