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柴敏,是柴静的妹妹。
就是她文章里说的从小跟她打架的那个,呵呵。
她让我跟大家说一声,她今天写不了东西了,她的电脑今天送修了。前阵子好象键盘坏了几个键,写字很困难的样子。
明天应该可以修好了吧。
我在自己的小店子里,没事的时候,也打开她的博客,经常看看大家的评论,大家的留言让我看着都很受感动,内心也倍感温暖,可想而知姐姐本人会更有感触。真没想到,童年那个老不带我玩,总是甩掉我,不喜欢说话,性格内向的姐姐,现在却是一个让很多人喜爱和关注和记者。
在小时候的记忆里姐姐是个很文弱很安静很不爱讲话只知道看书的小女孩,听妈妈讲在姐很小的时候妈妈给她做了一些识字的小卡片,(因为当时家庭条件的原因,妈妈只能自我发明将一些小硬纸片用墨汁涂黑晒干后再用白色的粉笔写上:a b c d ...大 小 多,少...这就是姐姐的启蒙教育)姐姐可以坐下来安静的玩一天的卡片。从那一天起她就显示出了对文字的喜爱。当她开始学会用字典的时候就开始查着字典去读书读小说了。
由于我是妹妹,是家里最小的一个,所以从小很希望得到家人的注意,父母工作很忙,所以只能成天缠着姐姐陪我玩,但是读书对她来说是最快乐的游戏,于是就造成了她文章里所说的我们从小开始打架。
对于她现在的职业和能力我并没有感到很意外,仿佛是顺理成章的事,在八几年的时候家里多了一台红灯牌的收录机,而且还可以收到台湾的一档节目好象是吴芮文,谢德沙主持的《亚洲之声》,于是成天坐在书桌前的就是她了。还记得我们还会用空白的磁带录下自己模仿主持的声音放给自己听。所以当她在大学毕业选择留在湖南电台工作时我在想她终于做了自己喜爱的工作,为她高兴。
上学时期我们一直是分开的,直到来到北京我们真正的生活在了一起,才发现我与姐姐的感情很深,初来北京的相依为命,让我们更加亲密。
在小时她就开始写日记,这个习惯至今未改。她的字写得也很漂亮,小学里教师让我们临摹庞中华的字贴,我写了几天就失去了兴趣,有一天暑假,我无意中翻出了她的日记,当然,当时对日记的内容没有好奇心,并没仔细翻阅过,只是觉得字挺漂亮,于是找了些很薄的白纸覆在上面,开始印着写。就这样,一个暑期下来,我的成绩不错,已经写得很象了,直到现在有些字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的。呵呵。而写日记这件事我的耐心和毅力不够,只是坚持了一段时间就放弃了,现在也是有一搭无一搭的。不过写日记让我发现这确是一个提高文采的方式,由于我的懒惰所以体现的不很明显。
姐姐现在有这么多朋友关注我真为她感到高兴。我一直引以为豪,并不是因为她是央视的记者或者是小有名气的记者,而是因为在我心里我认为她是最棒的。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我相信她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就象她的自我介绍:我是记者,柴静。
她是一个真正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