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13 邂逅新西兰独有、世界上最罕见的海狮

标签:
catlinswaipapapoint旅游 |
分类: 南半球南端的魔戒故乡 |
进入凯特林(Catlins)公路已经是中午,尽管连日的大雨已经停歇,但坑洼不平的柏油路有不少积水路段,在这样的路面行车是件挺吃力的事情。每一处值得驻足的景点都要转进岔路,有路牌并标有行车距离,那些支路的路况就更差了,以碎石路面居多。
值得注意的是,手机在这里与砖头无异,如此荒凉的地方是没有运营商愿意投资建立手机信号基站的。万一出现交通意外,只好搭乘过路车甚至不得不步行到有座机电话的民宅,然而路上车子极少、而且十几公里不见人烟是相当正常的事情,但必须承认的是,在如此荒无人烟的地方才有未受污染的好风景。
在凯特林路段造访的第一个景点名为Waipapa Point,为方便记忆被口罩译为“外爸爸角”。这是片相当荒凉的海岸,修有足够规模的简易停车场。Waipapa的毛利语意思是“浅滩”,一八八一年有条船在此撞上礁石沉没,全船一百五十一名乘客和船员中有一百三十一人遇难。这次海难之后建了一座灯塔,不仅是对海难的纪念,也成为险峻海角的航标灯。
海岸边除了嶙峋的岩石,还有大量荒草,稍微仔细一看,居然在草丛中发现数只毛茸茸且身躯肥硕的家伙。旅行资料上说在Waipapa有机会可以看到海狮、海豹等,尤其是那种新西兰独有、世界罕见的海狮。口罩可以很确定地说,这次看到的都是海狮,因为都有着清晰的外耳廓,相比只有耳孔的海豹科而言,这是海狮的显著特征。
这种海狮现存约一万头,而且大部分生活在新西兰大陆之外的岛屿上,能在大陆边缘看到的确是好运气。某只海狮刚好睡在路边,口罩驻足观看时,因为靠得近引发了它的一声低吼。
后来注意到岩石边有指示牌,说明海狮、海豹的习性以及观赏的注意事项,特别说明拍照距离要保持十米以上,然而口罩从路边的那只海狮旁走过时的距离仅一米,无怪乎引发了它的不安,但谁让它就睡在土路边上哦。小口罩对这种大家伙还是充满敬畏,宁可绕到草丛里也要离它们远一些;若是几年前还不知危险的时候,跑过去抱海狮脖子也难说呢。
有一只本来在草丛中沉睡的海狮忽然直起了身子,左顾右盼几下之后,用短鳍支撑着身体向前挪动,拱到十米开外的另一只体型更大的海狮旁,头对头、尾对尾地依偎到一起,嫣然一对恩爱的小夫妻。
沙滩上还有两只毛色更深的海狮,都是体型偏小的雌性,可以很邪恶地认为她们是“啦啦”吗?其实海狮是一夫多妻式的,经过打斗最强壮的雄性占有交配权和领地权。也正因为此过程不断升级,导致了雌雄海狮体型上的巨大差异。
南半球的冬天并不是海狮的繁殖季节,所以此行没有机会看到海狮幼崽,只好从网上摘张图片向往一下了。
海狮的主要食物来自于群聚的磷虾、鱼、乌贼、鱿鱼等,在这些洄游的海洋生物不在其栖息地的时候,海狮就会捕食其他小群甚至个体的海洋生物,而且在这样的季节里,海狮会面临食物匮乏的问题。对新西兰海狮而言,鱿鱼是其最重要的营养来源,但口罩在查阅相关海狮的资料时,看到这样一篇报道:“新西兰的奥克兰群岛上海狮数量下降,其背后原因是人类过度捕捞它们的食物——鱿鱼。奥塔哥大学研究人员对亚南极群岛上的海狮数量锐减问题进行了研究调查。在一九九八年至二〇〇九年的十年间,这些群岛上的海狮数量下降了40%。调查结果被发表在国际刊物《哺乳动物评论》中。主研究员Bruce Robertson博士称鱿鱼的减少造成海狮饮食营养的缺乏,受到这种压力,海狮群体的繁殖能力随之下降,因而该种群的数量便渐渐减少”。
因为海狮的皮毛、脂肪等有着诸多用途,人类捕杀海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远,但近几十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口的暴增,海狮要么遭到了灭绝性的杀戮,要么因其食物被人类“抢走”而数量锐减。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有多个海狮亚种灭绝,尚存的多已被打上“濒危”或“易危”的标签。
海狮争夺交配权与领地等动物界的行为遵循的是“丛林法则”,在同在一个星球上,超级强大的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若使用同样法则,人类很快就会成为孤单的物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