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永泰乡间散落的珍珠(四)

标签:
用坦厝下坂厝嵩口镇永泰旅游连江海钓 |
分类: 八闽大地 |
寻找位于嵩口下坂村的“用坦厝”着实费了些周折,通往下坂村的大桥在封闭修理,只通行人和摩托车,口罩打听出一条小路,被告知小车过得去。那是条水泥铺就的山间小路,窄到两部小车都无法错车。某两处特意用水泥桩设的“限车”关卡,让口罩的商务车两边各仅余不足两厘米龟行而过,比考驾照难多啦。终于来到用坦厝前,天色却已经黯淡下来。
清朝乾隆年间当地富翁陈用坦选中这块宝地建宅,耗资颇巨耗时很长,仅侧厅内的精美雕花柱基就用了四百天才做成一个;或许是此地风水太好,陈家大把大把耗巨银建宅,却还是越来越富,不知道那老陈经营的是什么生意,被别人说的好像是银钞机一样。
(耗时四百天才完成的廊柱石基座)
这座大厝内有正大厅、下厅、横厝、横厅、书斋、门楼、内埕、外埕、雨水井、后花园及两百多个房间,众多精美的木雕都被主人收藏起来,据说有一套十二扇镏金屏风,融书法与雕刻于一体,雕工美轮美奂,展开时金光闪闪,后来有人出六百万元人民币愿为收购,将其视为镇宅之宝的陈家子孙断然予以拒绝。
在用坦厝居然遇到一位自称是省里派来、进行文化普查的人,已在此住好几天了。不过,言谈间口罩和廖兄都觉得那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文物专业知识,廖兄认为他是文物局里类似司机一样的勤杂人员,口罩没那么善良,猜测那人就是个卧底的骗子,在打着老宅里古董的主意,毕竟随便上网一搜就知道这里有号称六百万没出手的一套精美屏风。
口罩实在不愿开回那条窄路,干脆决定自此继续北上,到闽清上高速去福州。路是沿着山谷修的,两旁有众多民居,加之对面的众多来车几乎都是开着远光灯,口罩只好把车速控制在五十公里左右,直到上了京福高速,口罩的双眼才从灯光的刺痛中得以暂时缓解。
在某路段隐约看到路中间有条形物横亘,快速从旁边驶过时借助车子灯光看到居然是一条手臂粗的大蛇,还隐约有血迹,口罩惊出一身冷汗,判断是过马路的大蛇被车辆碾压的结果,庆幸自己提前变道的同时,口中连念“罪过罪过”。
到福州吃晚饭、入住酒店已经晚上十点多,约好钓友凌晨三点半出发。口罩抓紧时间睡了三个多小时,廖兄则干脆秉灯夜读直到出发。钓点在连江黄岐半岛的尖端,乘渔船出海时已经早晨六点半了。廖兄是未钓过鱼的人,此番被口罩“绑架”到海上也只能听之任之。
然而,想来是他的运道不错,二人全部收获有二十斤,包括几尾大物。廖兄在口罩的言传身教之下钓到十几条鱼,对于第一次海钓的人来说,这样的成绩已经算是研究生毕业水准了,特别是还钓上一条五彩斑斓的鱼,回来多方查找资料、比照图片,确认学名为“寒鲷”。
回程的路是很艰苦的一段,主要是体力透支的结果。口罩不得不在某个高速休息站睡了近两个小时,直到晚上十点多才回到厦门住所,到次日天亮才有精神收拾几乎满箱的鱼。尽管因为路程遥远而缩减了原本的计划,但是此行在永泰的乡间逡巡,找到了众多值得一看的古迹,也看到了民间制作面线、柿饼的原始工艺流程,最后的海钓也算满意而归,二人都觉得不虚此行,至于屏南县的廊桥古村和自然风景,可以另外找机会再去,何况还有闽清六百多间房子的古民居和马尾马江海战遗迹也在计划之中呢。(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