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井甘泉深几许(二)塘东村

标签:
围头毓秀楼塘东村八二三炮战东蔡家庙金门金门菜刀 |
分类: 八闽大地 |
地图显示塘东村在大路右侧,继续往围头方向口罩却一直没找到路标,倒是看到好几座兵营,路左还有一个“八二三炮战纪念园”。围头西南方过海是金门岛的东岸,距离不过十来公里。一九五八年后半年的炮战,这里是主要阵地之一。
当年解放军第一轮齐射就造成国军金门的三个副司令(都是挂将军衔的)阵亡,而后双方在几十天内互射炮弹数十万发,特别是金门,平均每平方米土地落弹四发,后来那些炮弹皮被收集起来,成为打造著名的“金门菜刀”的上好材料(特别是穿甲弹的未爆弹头)。
当年尽管炮火猛烈,但双方炮兵的射击并不是盲目性的,都是各自按照情报调整诸元轰击对方的指挥和作战系统。大路旁的欧式洋房“毓秀楼”至今还保持着当年中炮后的样子,似乎二楼和院门前各中一炮。(注意二楼残破的窗子和底楼快被掀翻了的门楼,左下角就是当年海军地下指挥部所在)
但当年金门的炮火目标应该是距此楼几米远的另一座楼,现在仅剩下楼基,主体部分也许是炮战时被夷平了。那里的地下部分曾是海军的地下指挥所(遗址尚在),想来是招致猛烈炮击的原因,而毓秀楼的被炸只能说它离战略设施太近,毕竟那时没有精确制导系统。离此不远的海边是已建成万吨级泊位的围头港,昔日的对金门炮火阵地如今成为两岸商贸的新起点。
码头东侧是千米优质海滩,旁边有不错的酒店,应该是个度假的好地方,只是下午太阳最火辣的时刻,海滩上并没什么游人,但口罩还是成功地问清去塘东村的路,其实就是从西资岩寺对面的大马路往东去。
驱车在塘东村外的路上找入口,几公里过去了,发现才围着村子转了小半圈,看来这是个很大的自然村。车子停在可以看见一大片池塘的地方,信步村中,可以在各种各样的老房子间徜徉。
中式的、西式的、中西合璧的、中式里又有回廊的、骑楼的、皇宫起的或许还有独树一帜的,让人目不暇接。村子里的狗都没有拴着,不吠不叫也不怕外人,最多懒洋洋地抬起眼皮看上一眼,然后继续享受太阳给他带来的温暖午后。这是个悠然自得的村子。
塘东的村名是因为先祖开基于此的时候,祖祠在池塘的东面,所以叫“塘东”。世代的塘东村民倚着村中的池塘、村前的大海,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安安静静地繁衍生息。在泉南一带,人们谈到祠堂时,常常会说“塘东崎,檗谷大”,其中“塘东崎”指的是塘东村的“东蔡家庙”,屋脊斜度为泉南之最。
此为塘东村最早的蔡氏祖祠,据早期规定,须有乡人中进士,祖祠方可称家庙。塘东蔡缵,系明朝嘉靖年间进士,由他起始创篡的塘东族谱,估计宗祠始建于那个年代亦得以改称家庙。
村中的老人经过一番盘问,确信口罩不是来偷木雕的奸佞小人之后,终于打开了家庙的大门。
(看那屋顶的横梁之多,就知道有多宏伟,“塘东崎”所言不虚)
家庙内悬挂有匾额“祖孙进士”、“国师”、“都督”、“孝子”等数十方,昭显当年塘东先贤之多。
掌管钥匙的老人又热情地引领口罩到几百米外的另一座“蔡氏家庙”,说是出生在外地的本派族人的祠堂,看上去挺新、也较小,里面牌匾的内容和“忠孝廉节”的朱子笔迹也很相似。
两座祠堂间的巷道里有座不高的牌坊,应该是当年地方政府为表彰蔡缵考试成绩第一所立。此地蔡氏为青阳一派,应该与宋朝的蔡襄、蔡京有血脉关系。(待续)